第90章 一品太師(2 / 2)

人仙 英姿 3311 字 1個月前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每個字,各含深意,通篇寫著大逆不道之言。

這篇文章出來之後,朝中大員皇子等,麵色大變,紛紛看向帝皇。

此卷,僅有房道陵以及帝皇看過,其他人均未看過。

大夏以武立國,雖未明說,但都心知肚明,乃門閥世家的王朝。普通百姓,不過供他們吸血罷了。而這篇文章,則把百姓地位拔高,處處以民為本,這本就忤逆了大夏貴族的利益。

此等大逆不道之言,竟然還悟出了聖人之道,刷新了他們的認知。

場中,唯有房道陵麵露欣賞之色。當他看到這考卷之後,第一時間呈給了帝皇。一個王朝,當應如此。水能載舟,亦可覆舟,他作為當朝宰相,明白這點。

現場百官,心中掀起波瀾,但誰都沒說話。

儘管刷新他們的認知,損害他們的利益。但這畢竟悟出了聖人之道,誰敢插話。

嚴伯農看著陳九玄寫的考卷,眼裡不甘。他明白帝皇這時候拿出陳極的考卷是

什麼意思。此次殿試,跟他沒關係了。

看著這篇文章,陳九玄點點頭,隨即道:“治民之策,應當以民為本,引導百姓忠君愛國之心,不尚賢而求本心,無欲無求無紛爭,不正之風自然消失。要富民,以民為主,世家不可欺民,奴民,人人平等。我這麼說,或許會得罪在場諸位,但民富國強,大夏自然興盛。”

“說的好,好一個忠君愛國,人人平等。”

聽到陳極之言,帝皇連連稱讚。

“我把這篇文章亮出來,就是讓你們回去摘抄百遍,好好

研讀,明白什麼是治民之策。”

帝皇的聲音威嚴的傳遍大殿,如一位嚴厲的家長,讓

“房相,把此卷定為治民綱要,百日內,大夏全境,推行此策。”

帝皇對房道陵說道。

“臣遵旨。”房道陵立刻回應。

“我大夏以武立國,以文治國,你們這些士子都應當好好研讀。”

“陳極聽封。”

聽到帝皇的話,陳九玄整了整衣袍,立在大殿之上,微微低頭躬身。

“點陳極為頭名狀元,冊封當朝太師,官居一品。”

一句冊封,百官震驚!

當朝太師,這是什麼頭銜,上一任太師還是儒聖溫韜。自溫韜前往東陵城赴任後,太師之位便空了下來。如今,竟然把太師之位冊封給了給了陳極

曆代狀元很多,但狀元立刻冊封太師的,卻僅有一位,同時也是神州大陸數千年未有的先例。

嚴伯農等士子聽到帝皇冊封,麵色蒼白。他們知道,機會沒了。反倒是蕭火,臉上帶著笑意,對陳九玄的冊封,隻有恭喜,沒有其他。

他們見證了聖人的誕生,這本就可載入史冊,至於自己的頭銜,不重要。

徐青山在朝中為官四十年,官居太子太傅,品階也不過從一品。一品大員,與宰相親王同級,足可見帝皇的重視程度。

“陛下聖明。”

房道陵在帝皇冊封之後,率先帶頭說道。

帝皇威望之強,足可做到一言堂,誰人均不可忤逆帝皇之意。

緊跟著,百官跪地,大呼陛下聖明之意。

帝皇這麼做,其實用意很明顯。大夏數十年不出聖人,此人既出,自然全力拉攏。而且,陳極是溫韜舉薦,他明白溫韜是何用意,這才把太師之位封給陳九玄。

若是他不拉攏,跑到北涼,對大夏絕對是威脅。

朝堂之上,帝皇開始一一閱卷,但看到這些士子的卷宗後,均是搖頭。

或許是與陳九玄相差甚遠,竟無一亮眼之處。反倒是那蕭火,還多少沾點意思。

朝堂殿試,當即冊封士子。

……

殿外,徐青山和太子並沒有離開,而是站在前殿廊下,一臉陰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