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親衛就在王允甲士的帶領下,來到了府上。
“見過王司徒。”
親衛見到王允後,立刻拱手開口道。
王允微微頷首,開口問道:“劉使君派你來,所為何事?”
“主公親書一封,令我親呈於王司徒。”
親衛立刻從懷裡掏出一封書信,開口說道。
“哦?”
王允思索片刻,轉頭看了一眼親衛身旁的甲士,甲士立刻心領神會,從親衛手上接過書信,然後快步走上前,將書信交到了王允手上。
王允打開書信看了一眼,隨後眉頭便是微微皺起:“蔡邕?”
王允頓時冷哼一聲,臉上帶著一絲怒意,說道:“我本以為劉使君身為漢室宗親,昔日更是聚天下群雄討董,必乃大漢忠臣,居然還為蔡邕求情?”
“之前董賊身死,蔡邕於席上為董賊之死而哭,如此逆臣,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聽到這話,親衛立刻拱手說道:“王司徒,草木尚且有情,何況人乎?”
“董卓禍亂朝綱,人人得而誅之,但董卓對蔡中郎有知遇之恩,蔡中郎孝行素著,所以才為董卓而哭。”
“蔡中郎有曠世逸才,若死於牢獄之中,實在可惜。”
聽到親衛這話,王允眉頭不禁皺緊了。
在他下令關押蔡邕之後,這段日子先後有不少人都為蔡邕求情,其中甚至有當今朝廷太傅馬日磾。
但是王允沒有想到,居然連遠在青州的劉備,都特意派人,不遠千裡來為蔡邕說情。
現今董卓剛剛伏誅,朝廷動蕩不安,李傕郭汜又帶兵反攻長安,劉備作為青州牧,割據一方,手握青州兵權,實在不宜因一個區區蔡邕而交惡。
想到這裡,王允便開口道:“罷了,你便領蔡邕去青州吧。”
聽到這話,親衛頓時眼睛一亮,拱手說道:“謝王司徒!”
“來人!”王允開口道。
“在!”
甲士立刻上前,拱手待命。
“你去天牢,放蔡邕出來。”王允吩咐道。
“遵命。”甲士立刻拱手道。
不久之後,親衛接到從天牢之中釋放的蔡邕,又帶上蔡邕的家眷之後,便急匆匆向青州趕了回去。
而當親衛帶著蔡邕和蔡邕一眾家眷,來到青州後,已經是十幾天之後了。
在得知蔡邕到來後,顧如秉在第一時間,就親自接見了蔡邕。
“老夫見過劉使君,多謝劉使君救命之恩。”
蔡邕看到顧如秉後,立刻拱手,深深一拜,無比感激的說道:“若非使君相救,老夫恐怕不日便將死於天牢。”
“蔡中郎快快請起。”
看到這這一幕,顧如秉立刻上前,伸手扶起蔡邕,說道:“蔡中郎之才名,譽滿四海,備更是如雷貫耳,心中仰慕已久,終於幸得相見!”
“不過虛名。”
蔡邕搖了搖頭,開口說道:“董卓為漢賊,老夫卻因昔日之恩,為董卓而哭,實在罪大,邕死不足惜,隻可憐我一家妻兒老小,恐怕無人照料。”
“董卓畢竟對蔡中郎恩重無比。”
顧如秉開口勸慰道:“蔡中郎畢竟是知恩圖報之人,一時情難自禁,也是人之常情。”
“使君之恩,邕真不知道何以為報!”
聽到顧如秉的話,蔡邕心中更為感激了一分,又對顧如秉一拱手,然後又轉頭對身後的家眷說道:“還不謝過劉使君?”
聞言,蔡邕的一眾家眷,也是紛紛上前,對顧如秉施禮道:“謝使君,救命之恩,永世不忘。”
“不用多禮。”
顧如秉立刻搖了搖頭,開口說道。
就在這時,蔡邕的家眷之中,一個一頭黑發,紅唇齒白,雖然衣著樸素,但氣質清雅絕俗的年輕少女又上前一步,聲音輕柔道:“願為使君彈曲一首,表以感謝。”
看到少女的容貌,顧如秉不由微微一怔,幾乎是瞬間,腦海之中便浮現出了一個名字。
蔡文姬!
在曆史之中,蔡文姬才貌雙絕,後來匈奴亂長安之時,蔡文姬更是被匈奴左賢王擄去,最後還是曹操用金壁給贖回來的。
而這時,蔡邕也是立刻介紹道:“此乃小女蔡琰,字昭姬,略懂音律,給使君獻醜了。”
“這……”
顧如秉皺了皺眉,剛想開口拒絕,蔡琰便開口說道:“使君大恩,實在無以為報,小女子雖不甚通音律,但還望使君切莫嫌棄。”
蔡琰這麼說,顧如秉就有點不太好拒絕了,隻能點了點頭,開口說道:“我已略設薄宴,為蔡中郎接風洗塵,既然如此,待會兒便勞煩蔡姑娘了。”
“多謝使君不棄。”
聞言,蔡琰又對顧如秉施了一禮,然後才退了回去。
“蔡中郎,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