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提煉細鹽,爛陀山(1 / 2)

五日後,顧如秉帶著在豫州地界遇上的張郃返回了青州,還沒進家呢,遠遠的就看到了自己的州牧府張燈結彩的,門口兩個喜慶的大燈籠隨風晃動,原本的州牧府,此刻也已經換下了原來的牌匾,掛上了烈王府三字。

諸葛亮,法正,戲誌才,劉曄,魯肅等一眾文臣在門口等待著顧如秉的到來,看到顧如秉下馬之後,幾人都是遙遙拱手慶賀顧如秉,畢竟從州牧升為一字並肩王,含金量還是很高的。

“恭喜主公,賀喜主公,終於得償所願。”

劉曄鞠躬說道,臉上是藏不住的喜悅,這一行顧如秉不僅僅被封為一字並肩王,還為麾下七位大將討來了七大州牧的位置,現如今,天下一共十三州,顧如秉獨占八州,何等的威風!

“哈哈哈,都彆在門口站著了,進去說,進去說。”

顧如秉也笑得燦爛,這一趟許都之行,可謂是滿載而歸,還順帶從曹操那裡打了一波秋風,並且知曉了曹操早就已經轉職了摸金校尉這個特殊兵種的情報,在很多的情況之下,情報的重要性要遠遠高於一些物質。

再加上顧如秉的現代思維,知曉信息差的重要性,所以這次回來,顧如秉準備大展身手,首先就是先賺錢,然後再把摸金校尉遍布出去,同時把手下的斥候也分出去,這樣強大的一個特殊兵種,跟著打仗實在是浪費。

就像摸金校尉,即使是這種關鍵時刻,曹操仍舊沒有召回他們,還是讓他們繼續該盜墓的盜墓,該乾嘛的乾嘛,曹操有一支這樣為他在全國搜刮財物的軍隊,顧如秉則是想要打造一個遍布十三州的情報網,不管在哪裡,有什麼情況,就算是在交州最南部,益州最西南處發的重要事情,他也必須要三天之內就知道。

這就非常考驗太史慈的能力了,畢竟遊弩校尉,包括轉職之前的斥候,都是太史慈一手訓練出來的,現如今要組織一個這樣遍布全國的情報網,那麼首先,錢是最重要的。

顧如秉有意靠攏到了諸葛亮身邊,小聲說道。

“聽聞丞相最近在憂愁銀錢方麵的事情?”

“哦?主公知道了?”

諸葛亮還是有些驚訝的,畢竟他從法正那裡得知,顧如秉隻是是從來不管這個的,所以他也就一直沒有跟顧如秉說起過,顧如秉笑了笑,賣了個關子。

“不光隻有丞相會未卜先知嘛。”

看著顧如秉得意的笑,諸葛亮瞬間就明白了顧如秉的意思,然後搖頭笑道。

“那恐怕是要讓主公失望了,銀錢方麵的事已經暫時解決了,至於以後的事,臣會想辦法的,主公無需憂心。”

“嗯...我就知道,你解決了...,什麼?解決了?怎麼解決的?”

顧如秉驚訝的看向諸葛亮,現在很多的黃巾預備役已經轉職成為正式士兵了,這也就意味著所需要的銀錢方麵,將會是一個爆發性的增長,可不是小打小鬨就能解決的,所以顧如秉才如此驚訝。

“對,解決了。”

諸葛亮並沒有回答顧如秉的最後一個問題,而是笑著看向顧如秉,那表情仿佛在說,主公不是也可以未卜先知嘛,不如現在試一下,看看到底是什麼解決的。

看著調侃自己的諸葛亮,顧如秉心中非但沒有任何的生氣,反而發自內心的,由衷的開心,因為曆史上的諸葛亮本就不是一個枯燥無趣的謀士,而是一個富有活力的年輕人,在劉備和麾下都健在時,他們經常一起說笑。

隻是自從白帝城之後,諸葛亮才變成了史書中記載的那個丞相。

“哈哈哈,丞相就不要調笑我了,到底怎麼解決的啊?”

“屬下不敢。”

諸葛亮笑著拱手道。

“說起來,這事其實還是托了主公的福。”

“托了我的福?”

顧如秉越發的疑惑了,如果說自己已經把提煉細鹽的原理告訴了諸葛亮,諸葛亮憑借這個賺得盆滿缽滿,讓他們得以渡過難關,這樣還可以說是托了他的福,但是現在他什麼都沒給呢,怎麼就托福了。

“不錯,主公請看。”

兩人談笑之間,已經走到了顧如秉的房間處,雖然府邸換了牌匾,但換湯不換藥,府內是一點都沒變,諸葛亮說話間,推開了房門,在顧如秉的房間正中央,擺著四張巨大的盒子。

“主公不妨打開看看。”

在諸葛亮的建議下,顧如秉走向了那幾隻巨大的箱子,隨手打開其中一個,下一瞬,顧如秉差點沒有金光閃瞎了自己的眼睛,隻見這麼大的一個箱子中,放的居然全都是黃金,再打開另一個,同樣是如此,全部都是亮瞎眼的黃金。

另外幾個箱子逐一打開之後,裡麵則是白花花的白銀,全部都是貨真價實的黃金和白銀。

兩箱黃金中,放的都是十兩一枚的金元寶,顧如秉大致估算了一下,每個箱子大概有一千每這種十兩的金元寶,兩箱也就是兩千個,也就意味著這兩個巷子裡足足裝著兩萬兩的黃金。

至於其他四個箱子中的銀子,就大小不一了,不過顧如秉估算,一個箱子最起碼也得有一萬兩白銀。

突然入賬兩萬兩黃金和四萬兩白銀,總共也就是二十四萬兩白銀,不要說解決燃眉之急了,幾個月以內,都不需要為了錢發愁了。

這麼多錢,到底是哪來的?”

顧如秉心中愈發的疑惑,但同時,關於誰送的這些銀子,在他心中也有了猜測,畢竟現如今,能夠如此大手筆拿出這麼多銀兩的,恐怕也隻有當今的皇帝陛下劉協了。

看著顧如秉的表情,諸葛亮開口幫他確認了心中所想。

“正是陛下送來的,他還讓我轉交給您一張字條。”

諸葛亮說著,將放在袖袍裡的一張卷成筒狀的字條遞給了顧如秉,字條被一根金線係著,表示沒有人打開過,顧如秉抱著懷疑的心態,接過字條打開來,上麵隻有一句話,很簡單。

“望軍早日重回洛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