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的背很寬,腳步很穩,很踏實,她趴在上麵,那顆上上下下,浮動不安的心,都平靜了不少。
剛落身坐好,等著小女兒敬茶的方正田兩口子,突然手裡各多了一個小布包。
是陸文且給的。
“這是?”
劉氏揉了揉微紅的眼睛,問道。
“一會兒給雨桐的,彆忘記了。”
陸文且說完,就退開了,這會兒,是媳婦兒的主場。
兩口子對視一眼,趁著還有點時間,偷偷打開布包查看,隨後臉色大變。
兩人不由同時朝不遠處的陸文且看去,眼神中有感動,也有感激,更多的,是震驚……
“磕彆祖宗,敬香……”
隨著一聲高喊,方雨桐被大哥背到了供桌前的長凳邊上。
大伯娘和陸家請來的李媒婆在一旁幫忙,將她從大哥背上扶下來,再扶著她跪在長凳上,輔助她給祖宗上了三炷香,又按著她磕了三個頭。
“磕彆爹娘,敬茶……”
大伯娘扶著她麵朝爹娘跪好,剛把茶碗遞到她手上,就被方正田接走了,輕輕抿了一口,遞給她一個小布袋。
裡麵是摻雜在一起的十種種子。
其中,五種糧種,象征著五穀豐登,另外五種是菜種,春夏秋冬的都有,合在一起,象征著十全十美。
故而,也叫十全十美包。
到了男家,是要給婆婆過目的,第二天再由新嫁娘種在婆家地裡,表示新嫁娘自備了口糧,不端公婆家的碗。
方雨桐接過布袋,跪下朝阿爹磕了三個頭。
接著是阿娘,也是茶碗剛到她手上,就被劉氏端走,另一個小布袋,輕輕落在了她手上。
這個布袋裡麵,是摻雜在一起的白糖和細鹽,諧音“團圓”,白糖多些,象征著往後的日子有鹹有甜,但甜味兒更多,也叫團圓包。
那是給男家的親戚們甜嘴用的,等退客的時候,每個客人分一點。
親朋好友帶回去之後,再灑進自家的水缸裡,吃了就不會說新娘子的壞話,也叫沾沾新娘子的福氣。
在農家來說,這兩個袋子,隻有極度重視女兒的爹娘,才會給準備,甚至約等於沒有。
新嫁娘帶著這兩袋東西嫁到婆家,麵對公公婆婆和姑嫂妯娌的時候,底氣都更足一些。
因為,能拿出這兩個布包的新嫁娘,身後站著力挺她到底的娘家。
當然,凡事沒絕對,成親後能不能過上好日子,最重要的,還是身為夫婿的那個男人。
如果他有能耐有擔當,是個會為媳婦兒出頭的,新嫁娘哪怕陪嫁一件兩件破布爛裳,也能過上舒心的日子。
拜彆完了祖宗爹娘,方雨桐再次被大哥背起,出了堂屋大門,往那頂大紅色花轎走去。
大伯娘作為福氣婆,腳步快速跟上,手中的米篩,始終蓋在方雨桐頭頂上方,不讓老天看見。
這邊的習俗,成親這天,新娘子比天還大,怕老天嫉妒再降下天罰,講究些的人家,便會用米篩蓋頭,以求不讓老天看見,好叫新娘子到了夫家,能平安活到老。
身後的嗩呐幫子,吹起了嗚嗚咽咽的離娘調,本就萬般情緒湧上心頭的方家人,紛紛模糊了雙眼。
身為新嫁娘的方雨桐,哭得最是厲害,淚水把方鐵柱的肩膀都打濕了,惹得方鐵柱也止不住地落下淚來。
“雨桐,以後陸文且要敢欺負你,你隻管回來找大哥,大哥還拿大糞勺收拾他!”
大哥的聲音,因著哽咽,有些模糊不清。
方雨桐帶著濃濃的鼻音,輕輕地“嗯”了一聲,又把臉埋在他背上。
“潑水……”
身後有人高喊一聲,過了好一會兒,才聽到“嘩啦”一聲響,吹著離娘調的嗩呐聲更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