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旬主任的感慨(2 / 2)

旬佳宏一愣,細細品味了一番,笑著道:“陳醫生果然是陳醫生,這一番話說的太有道理了。”

現在不少醫生,特彆是新派中醫,中醫理論倒是掌握了不少,但是卻喜歡走捷徑,用現代醫學思維,看到什麼就下意識的覺得應該是什麼,這也就是剛才李浩飛說的所謂習慣和經驗。

看到發熱,就覺得是熱證,看到發冷,就覺得是寒證,往往被表象所迷惑,學醫數十年,其實還停留在第一個層麵。

“師父說經驗隻是為了讓我們避免出錯,在麵對一些病症的時候,我們可以迅速的用以前的一些經驗去判斷,卻不能完全帶入,有了足夠的經驗,我們可以迅速破題,更快的找到準確的療法,而不是單純的依靠經驗,不加以辯證。”李浩飛笑著道。

“嗯。”

旬佳宏點了點頭,有些道理,看上去簡單,但是真正能明白能醒悟的人卻非常少。

現在,旬佳宏倒是對外公說的一些話有了更深的理解了。

旬佳宏依稀記得,在他還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和宋洛軍說起現在中醫的現狀,宋洛軍就說:“中醫發展到現在,其實後繼並不乏術,也不乏人,更不缺乏海量的經典書籍,而是缺乏一顆真正想學好中醫的心,缺乏一顆恭敬感恩之心,缺乏一顆真乾,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很多人都說眼下中醫後繼乏力,已經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可事實上呢,華夏人口現在是曆史巔峰,學醫的人數也是曆史之最,同時學習中醫的條件也比之前好了很多。

有著數千年的中醫傳承,有著曆朝曆代傳下來的中醫典籍,正如宋洛軍所說的,眼下的中醫,並不乏術,也不乏人,更不缺乏典籍。

可為什麼會造成一種中醫後繼無人,後繼乏力,青黃不接的這麼一個現象呢?

正是因為學中醫的人心不夠堅定,大家學醫也隻是為了找一份工作,中醫門檻又高,在學醫的時候,這個醫學,哪個醫學,總是讓醫學生們不能堅定。

而且在學醫的時候,這個思想,哪個理念,讓醫學生們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新派中醫的思維並不純。

要知道,學醫是不同於學習其他東西的,如果學醫沒有純粹的心思,沒有堅定的信念,那麼就是天底下所有的名醫來教你,你也學不好醫。

“李醫生遇到了一位好老師。”

旬佳宏笑著道。

李浩飛無疑運氣是很不錯的,在實習期就遇到了陳陽,得到了陳陽的指點,還開了半掛。

“是呀。”

李浩飛笑著道:“我是五年製本科,要不是師父,我都不知道這輩子究竟能不能當上醫生。”

旬佳宏也一愣。

在旬佳宏看來,李浩飛絕對算得上天才了,甚至比他自己都要天才,可這樣的天才,卻差點成不了醫生。

五年製本科,找工作幾乎是很難的,倘若遇不到陳陽,實習結束,李浩飛要麼選擇繼續考研,要麼就隻能改行了。

一時間,旬佳宏有點感慨,或許有著不知道多少個李浩飛因為一些原因,最終無緣醫途。

旬佳宏越發明白宋洛軍給他說的一些話了,他自己出生在好的家庭,有一位名醫外公,這才能占有先機,有著很大的優勢,可是像陳陽和李浩飛一類普通家境的人呢?

很顯然,不知內情的旬佳宏歪打正著的明白了很多道理,漸漸的收起了自己的傲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