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爭議(2 / 2)

“《李幺妹下崗記》?咱們這有叫李幺妹的嗎?”

“沒聽說啊……先看,看看不就知道了。”

這是個短篇小說,很快就能看完,看完之後,幾人麵麵相覷。

“這也能成?”他們懷疑的是李幺妹下崗之後的事。

陳麗之前一直擔心,擔心這小說是批判她的,看完之後鬆口氣,隻是,她作為紡織廠的員工,對李稻花文裡提到的紡織品更感興趣。

他們紡織廠主要生產的是布匹,所有的布匹都是計劃好的,從顏色到款式再到尺寸。

生產出來的產品當然也不愁賣,彆說是高品質的,就算是瑕疵品,很多人也是搶著買。

但是文裡,李幺妹後來都把自己的產品賣到國外,掙外彙去了,這可是為國爭光的事啊!

帶著這樣的疑問,陳麗一整天都心不在焉的。

回家之後,又跟她老公討論,這小說裡寫的是不是真的,他們這些東西真的能賣到國外去嗎?

劉衛東主打的就是個掃興:“這跟你一個紡織廠的小女工有什麼關係,你還做得了你們廠的主?再說,她一個農村婦女,知道什麼國外啊?”

前麵那句話陳麗還有些不服氣,後麵那句話她還真沒法反駁。

《北平文藝》作為最早複刊的文學刊物,擁有一批忠實讀者,這些讀者的文化水平也普遍較高。

《喬廠長上任記》他們是都讀過的,甚至他們中間,有的人看完,想學習上麵的改革方式,給自己的廠子改革。

有的人看完,想要勸告自己的廠長,學習上麵的改革方式。

所以,當類似的《李幺妹下崗記》出現後,他們也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看的。

看完後覺得不太對,好像不是給他們這些在崗的看的,是給下崗的看的。

孟和平今天就要離開北平了,他是過來學習的。

在北平這段時間,他覺得受益匪淺,回去的時候,還特地買了幾本《北平文藝》,他們廠就是棉紡織廠,隻是廠子效益逐年變差,人浮於事。

他們來北平學習,除了學習先進的技術,也是為了學習管理製度。

這個時期有派遣學習,等到改革開放轟轟烈烈開始之後,這樣的派遣學習會越來越多,隻要聽說哪個廠子成功了,就會有一堆工廠蜂擁而至,希望學習經驗。

“北平的工廠跟咱們差不多,也有很多困擾,但是我覺得,《北平文藝》上發表的文章也值得我們學習。”

孟和平把下崗記拿出來,指著後半部分的一些內容說:“你們看,我覺得她說的很對,特色很重要,尤其是我們自己國家,自己當地的特色。

我在北平這段時間也了解過,外國人確實不愛在咱們這買電子機械設備,咱們的產品趕不上人家,但是一些小產品,日用品,他們很喜歡。”

他帶回來的書不算多,兩三個人合看一本,廠裡的主要技術人員和乾部層看著小說,聽著他講。

“咱們川省的特色是什麼?熊貓啊,書裡也講過,這熊貓是咱們國家獨有的,彆的地方都沒有,咱們就做這個,還有這個……”

開會講了很多,越講,這群人越來勁,不止是書裡的內容,他們自己還延伸出來不少新的內容,比如說衣服也可以這麼做。

他們有蜀繡,當然,這樣的屬於高端品,還有一些不是那麼優秀的刺繡產品,可以走中低端線路。

確定方案,他們就打算先做出來一部分試試水,年後有春交會,他們打算帶上產品看看情況。

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在去春交會之前,他想帶著產品先去拜訪下崗記的作者稻花。

工廠裡,優秀的員工有很多,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員工,她們那時候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熟能生巧,簡單的刺繡自然也是會的,有的還非常的好。

很快,各種各樣的產品擺在孟和平眼前,過完年,他們就可以帶上這些東西去拜訪李稻花。

《李幺妹下崗記》,這樣明顯的改革文學,很快就被人們拿出來跟《喬廠長上任記》做比較。

上任記的作者本身就是重型機械廠的車間主任,人們雖然會批判裡麵的涉政內容,對於改革本身沒有太大異議。

下崗記就不一樣了,人們針對的是改革本身,認為,哪那麼容易就能成功。

一個下崗工人,搞資本主義,搞投機倒把,可恥!產品隨隨便便就能賣到外國,異想天開!

普通人隻是私下吐槽,文化人那就直接寫文章批判。

《下崗記,一次拙劣的模仿》

《從下崗記中看到的傲慢》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