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生。”
隨著病人進門,高山的臉上也露出了微笑,在附二院實習的時候,高山也曾經見識過帶教老師坐門診,還有更牛逼的教授號、專家號、特需專家號等等。看著那些專家教授坐診的時候,一個個都牛逼哄哄的。說話也是越快越好。說話的態度也是生硬直白。如果病人囉嗦了一點,甚至還會露出不耐煩的神情。
在這之前,高山一直覺得,沒有必要這樣。可現在,看著門外黑壓壓的人群。醫院開業,這邊每天給自己安排的門診號一共是一百二十個。高山覺得,自己此時有些能明白那些專家門的心思了。不是不想和藹可親,是時間不允許啊。
可是,高山還是準備跟彆的人不一樣。不說能聊得跟朋友一樣,至少也不能冷著個臉去坐診。《黃帝內經》就說過,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
可今天,高山卻發現,自己才剛剛微笑呢,病人就一臉熱切的問候起來。有的時候,病人真的是把醫生當成了親人。為何如今的醫患關係緊張。社會的浮華變化是一個原因,很多人還把原因歸咎於病人。可真的是那樣麼?恐怕未必。
高山也輕笑著道:“大媽,您客氣了。您坐。您是哪裡不舒服啊?”
邊說,高山也示意大媽將手腕給放在了號脈枕上,診脈這方麵,如今的高山有著真氣作為依仗,可以說是在診脈這方麵已經達到了絕對頂級的層次。很快就明白了大媽的脈象,有些浮、裡虛。
而大媽此刻也開口道:“高醫生,我是多年的糖尿病了。每天起夜大概要四五次,口渴喝水也比較多。現在的血糖就是控製不下來啊。不少醫院都去了。住院也住儘了。”
一看這就是久病成醫的一個人。或許其他病症方麵的知識不是很了解。可對於糖尿病,大媽卻是十分的熟悉。繼續道:“平常空腹的血糖一般在19.2的樣子,餐後兩小時的血糖基本都到了21,高的時候23都有。”
血糖值,這是西醫的一種基本檢測手段。一般都是用毫摩爾/升這個單位來表示。正常的空腹血糖數值在3.9-6.1毫摩爾/升,餐後兩小時的血糖值小於等於7.8毫摩爾/升,而且,便攜式血糖儀的出現。包括胰島素針的出現,其實這對糖尿病人來說,都是一個福音。
能夠客觀的,從數值上去感受病情的變化。這就是西醫跟中醫最大的不同。中醫是不會有血糖值這些東西出現的。
可是,血糖值的標準對治療有無好處,肯定是有的,公平公正的說,依靠經驗、脈象等等這些去估計,哪有直接測量這麼好。
高山現在的思路也有了變化,不僅僅隻是要推廣中醫。事實上,如果單純的去推廣中醫,完全摒棄西醫的這一套。那是根本行不通的。唯有融合西醫的一些精華,有用的東西,再融合中醫的診斷和治病原則、用藥原則。衍生出來的現代醫學這才是推廣中醫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