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傍晚。
一輛黑色賓利緩緩駛到徽府名菜的大門前,車子停下,兩名保鏢下車,打開後座車門,一身暗紅色西裝,外罩一件同色風衣的徐同道從車上下來。
賓利緩緩駛走,剩下徐同道、鄭猛、孫矮子留在原地。
徐同道抬眼看了眼這家飯店的大門,便在鄭猛和孫矮子的簇擁下,往大門走去。
徽府名菜,是天雲市一家高檔徽菜館。
徽菜,名列華夏八大名菜之一,但在八大名菜中的排名卻不算很高,原因當然有很多。
比如特點不夠鮮明,論清淡和精致,它不如粵菜和淮揚菜;論口味之重,它又不如川菜和湘菜;論曆史底蘊和菜肴本身蘊含的曆史典故,它又不如發源於中原的魯菜。
以致徽菜雖然名列八大菜係之一,但徽菜的高檔菜館卻不多見。
最近這些年,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權貴、富商想要高檔消費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便是粵菜、淮揚菜或者魯菜。
徽菜並不受青睞。
當然,這也跟徽省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滯後有關。
眾所周知,徽省不臨海。
因此,這裡本身不出產海鮮,而這年頭的高檔宴席,沒有海鮮,在很多人眼裡就不上檔次。
有人可能會說:不臨海,就沒海鮮賣了?
是!
這年頭運輸業發達,內陸省份也不缺海鮮。
但……
有食材,不代表就能把這種食材運用得很好。
因為不臨海,傳統的徽菜幾乎沒有像樣的海鮮做法。
如今的徽菜廚師雖然也有一些人會做海鮮,但做法上,基本上都是借鑒臨海菜係的做法。
這在一些食客看來,徽菜的海鮮做法就不夠正宗。
再加上這些年的經濟發展,沿海城市普遍領先內陸城市,也因此很多有錢人,都是沿海城市出身。
這些人的飲食習慣,一定程度上,是影響著餐飲界的風氣的。
但……
這不代表徽省內部沒有高檔徽菜菜館。
像徐同道此時來的這家徽府名菜,就是天雲市有名的一家徽菜館,消費檔次很高。
吸引著市內不少權貴、富商來消費。
畢竟,本地人都是吃徽菜長大的,更喜歡徽菜的口味。
而徐同道今天來這裡,倒不是嘴饞,想來打牙祭,隻是因為他受邀來參加今年的徽商聚會。
而這家徽菜館,就是徽商商會會長俞萬裡的產業。
也是今年聚會的地點。
今晚,徽府菜館的門頭上拉了一條紅色橫幅——歡迎本省商界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