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季站在那棟爛尾樓前,眉頭緊鎖,仿佛那棟未完成的建築也在無聲地訴說著它的無奈與絕望。
夕陽的餘暉灑在破敗的工地上,鋼筋水泥裸露在外,像是被時間遺忘的傷口,難以愈合。
他手裡緊握著那份購房合同,紙張因多次翻閱而略顯陳舊,邊角微微卷起,仿佛在訴說著他曾經的希望與憧憬。
那是他婚前,為了表達對周今歌的愛意,特意挑選的一處房產。
那時的他,滿懷信心,以為憑借自己的努力,可以給周今歌一個溫馨的家。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一個沉重的打擊。
開發商資金鏈斷裂,工程被迫停工,這棟原本應該成為他們愛巢的房子,如今卻成了爛尾樓。
每個月的房貸像一座大山,壓在他的心頭。
他原本的計劃是,等孩子出生後,賣掉這套房子,換一套更大的學區房,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現在,這一切都成了泡影。他心急如焚,卻又束手無策。
周今歌此刻正安靜地坐在家中,雙手輕輕撫摸著隆起的腹部,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憂慮。
她知道楊季的壓力,也理解他的無奈。但她自己也有難處,懷孕的身體讓她行動不便,無法像其他業主那樣去維權。
她隻能默默地支持楊季,希望他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楊季每天奔波於生意和爛尾樓之間,試圖找到一絲轉機。
他聯係了開發商,但對方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甚至有時連電話都不接。
他加入了業主維權群,和其他業主一起商討對策。但每次討論都無果而終,大家的情緒也越來越激動。
他想過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但律師告訴他,訴訟過程漫長且複雜,結果也不一定如人意。
他猶豫了,他不知道是否應該冒險一試。
每當夜深人靜時,他都會坐在書桌前,看著那份購房合同發呆。
他想起和周今歌一起看房時的情景,那時的他們滿心歡喜,以為找到了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而現在,這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
周今歌看著楊季日漸消瘦的臉龐,心中充滿了心疼。她知道楊季一直在努力,但現實卻如此殘酷。
有一天,楊季終於帶回了一個消息。
他說,有一位律師願意幫助他們這些業主,通過集體訴訟的方式維權。但這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承擔風險。
楊季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周今歌,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周今歌看著楊季,心中五味雜陳。
她知道這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但她也擔心楊季會因此承受更大的壓力。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周今歌決定支持楊季。
她告訴楊季,無論結果如何,她都會一直陪在他身邊。
楊季聽了周今歌的話,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他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還有周今歌和未出世的孩子在支持著他。
於是,楊季開始積極地組織業主們進行集體訴訟。
他聯係了律師,收集了相關證據,並起草了起訴狀。
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