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她這麼吃驚,番茄的生長周期並不算短,哪怕是在大棚裡也最少要70天才能收獲,如果是在春、秋、冬三個季節用溫室種番茄的話,時間隻會更加拉長。
在土地變得十分珍貴之後,番茄的種植空間也被壓縮了所以這種蔬菜無法抑製地開始快速漲價,一斤番茄最便宜的時候也要10元,貴了的話會漲到13~15元——這還是政府控價的前提下,如果沒有農業局物價局控價,這個價格隻會更誇張。
要知
道現在豬肉的價格也僅僅是13元一斤而已,番茄比肉可貴。
江夢琳看著那些紅彤彤的番茄,沒忍住往前湊了湊:“咱們也買幾斤吧?”他們家裡並沒有種番茄,畢竟今年的天氣從4月份起就開始詭異的高溫。
番茄的最佳生長溫度是20~28度,超過這個溫度就會非常麻煩,哪怕種了也很可能絕收,所以乾脆就不種了,選了一些更耐熱的蔬菜來耕種。
聽到女兒的提議後,江海忙不迭點頭:“咱倆一人買三斤。”
他們當然沒有市裡的超市會員,所以排隊排了一段時間後,一人挑了三斤番茄。
兩人之後又排隊買了幾斤豆橛子(長豆角),還彆說,人家超市賣的菜都挺新鮮挺好的,完全沒有長途運輸帶來的那種蔫兒吧。
而且促銷的菜全部取名為希望。
兩人一開始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後來找了賣菜的營業員詢問了一下才知道,原來這些蔬菜都是無人管理的農業塔種出來的,這些蔬菜從播種到灌溉、施肥、收獲都是由農業塔裡的機器人負責的。
營業員感歎道:“這都是國家為了給市民吃上安心菜才花了大價錢建的,今天這番茄是收獲的第1波,之前我們也隻有油菜、生菜、菠菜這些。”
希望農業塔產出的蔬菜最大特點就是成本非常低,真正的成本其實隻有一些水費以及保養設備的費用,農業塔內一切都是自給自足的,連種子都是從京市那邊運過來的,電視上都播了——這些種子專門用於農業塔有奇效。
江夢琳此時倒真的覺得自己是鄉下人進城了,她平時倒是打聽著一些縣裡的消息,但對於市裡的消息總覺得對自己太遠了,竟然一直不知道有這麼一個農業塔存在。
思考了片刻,她試探地問道:“姨,那你知道這農業塔私人能建嗎?價格貴點也沒事,我覺得這東西可以全麵推廣呀。”
江夢琳想了,雖然購買設備需要一筆錢,但隻要把這塔建起來以後人家自給自足,一切由機器人來乾,他們隻要按時保養給農業塔提供化肥種子和水就可以了。
尤其是現在天氣越來越熱,像他們這樣按照最原始的辦法種地,哪怕是用了好種子其實產量也受了很大影響,如果有一個能夠自己調節溫度,調節光譜的農業塔,那就根本不存在對於溫度的擔憂了。
營業員大媽搖了搖頭:“這個我倒是不清楚,不過我猜現在應該是不給私人做的,聽說這些農業塔的指標都非常難得,設備都是從首都那邊運過來的,需要領導們去申請。”
她突然想起了什麼:“就城西那邊好像也在建農業塔,我感覺之後咱們這個市的蔬菜供應沒準農業塔是大頭。”
聽到這個結果江夢琳隻好暫時放棄,準備回家以後多查一查資料再看看,父女倆拿著手上買的限購蔬菜踏上了歸途。
而跟他們閒聊的營業員大媽也趕緊去整理蔬菜貨櫃了,政府的農業塔生產出的蔬菜雖然物美價廉,但終究是因為貨物比較少,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大部分人還是會在超市買高價蔬菜的。
——那麼新的農業塔什麼時候才能夠全麵建成並且開始工作呢?
農業部的崔部長看著手上的報表,全國上下在這半個多月的時間已經確定了3000多座蔬菜農業塔的建設地點,已經開始建設的有70座,預計於7月份之內開始建造的有320座,幾乎每一個市都已經在有限的土地中劃分出一部分建設農業塔了。
今年的極端天氣實在是影響了太多地方的蔬菜種植了,雖然現在還沒到8月份,但初步的影響已經出現。
崔部長想了想,拿出私人電話打給了任部長——崔部長也是少數幾個知道農業塔真相的領導。
“飛舟同誌啊,你那邊的農業塔設備還能支撐多久?”
電話對麵響起任部長冷靜的聲音:“暫時夠現在這個階段的建造需求,可3000座農業塔絕對不能隻靠我們小鐘一個人。”
任部長道:“想辦法開源吧老崔,咱們實驗室已經可以複製出大部分的設備了,就是成本比較高。你想法子掙點錢,咱們就能輕鬆地在全國鋪開農業塔。”
崔部長愣了一下:“掙錢?”
任部長道:“農業塔這麼好,我們完全可以出口嘛,人類共贏,我們可以贈送安裝服務。”
西方國家還是有點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