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拍攝目的,路演結束
寒暄完畢,林立瞥了眼雙眼都有些發直的陳超,知道不能指望他了。
遂舉起話筒,將眾人的注意力拉回來。
“不知道茜茜姐看完我們電影,有什麼感受,或者說有哪些想問的問題。
劉亦霏掃了林立一眼,然後看了眼觀眾席,沉吟了幾秒之後才對著話筒緩緩出聲。
“電影看的很有代入感,看到易瑤受欺負時很心疼她,看到顧森湘出場時會驚歎她的乾淨,美好。”
“同樣也會因為唐小米的行為恨的牙癢癢,也會因為齊銘的猶豫和不信任去生氣,因為顧森西相信了易瑤這麼久卻在最後時刻對她產生懷疑成為壓倒了易瑤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感到惋惜。”
“林導拍的非常好,驚訝之餘卻也感到情理之中,誰讓他是南尋呢是吧。”
結尾劉亦霏還開了個玩笑,對著觀眾席做了一個懂得都懂的表情,引來一片掌聲附和。
林立也配合著頷首,一副沒錯就是我這種姿態,引來觀眾席一陣善意的笑聲。
劉亦霏嗔怪的斜了他一眼,然後繼續提出問題。
“就是想問一下林導,為什麼第一部電影會選擇拍攝悲逆這樣一部作品想通過這樣一部作品表達什麼呢”
林立看了她一眼,然後轉頭環視了一圈前方的觀眾席,略作沉吟。
影廳中所有人都緊緊注視著他,等待著他的回答。
十秒鐘左右,組織好語言,林立緩緩的舉起話筒。
影廳中響起他沉穩的聲線,語氣平緩,卻富有力量感。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7年發表的數據稱,全球每年2.46億學生因欺淩而痛苦。32.5%的學生遭受到校園欺淩,其中30%的人選擇了沉默。”
“校園欺淩並不是隻會在我國校園發生,米國、韓國、東瀛等等,可以說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或重或輕的校園暴力事件。”
“那麼學生為什麼會在校園遭受欺淩呢”
“數據顯示因為家境貧困、文化差異、外形外貌是欺淩發生的重要原因。”
“家庭貧寒帶來的穿著寒酸會引起同學們異樣的眼光。鄉土口音也會遭到嘲笑,身體上的缺陷和障礙更是同學們調侃的話題,隨之還會被叫帶有侮辱性的綽號。男生說話溫柔,愛和女生玩,被大家嘲諷為“娘娘腔”而到處被擠兌。性格內向、害羞膽小的人,更是被欺壓的軟柿子……”
“有的孩子受到威脅,害怕父母老師知道了,欺淩者會加倍施暴。被打的鼻青臉腫回到家,卻對父母撒謊說自己隻是摔了一跤不要擔心。”
“而受到我們華夏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的父母從小就教孩子們“不要欺負彆人,做一個善良的人”,卻從來沒有教過孩子“被欺負了該怎麼辦”。”
“易遙在影片結尾說過這樣一段話:不要拒絕悲傷,隻管去難過,去憤怒好了,忍不住吸淚,那就儘情地哭吧,而悲傷就像一條大河,或許會吞設你,但也能帶你去夢想的地方。”
“這句話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的所有人,如果受到欺淩,不要把悲傷埋在心裡,儘管鼓起勇氣去抗爭吧,即使沒有太大的改變,但也許會讓更多人看到欺淩者的罪行,終將會有更多人來支持你,來改變這個現狀。”
“去反抗吧,打不倒我們的,終將使我們會更強大!”
頓了一下,林立繼續闡述。
“華夏的“看客文化”從古至今一直存在。“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句話大家一定聽說過。”
“電影裡的這些看客一定聽到或見到過施暴者的欺淩但都無動於衷,好的看客內心同情,卻止於口頭,壞的看客甚至也充當了那個散播謠言或辱罵易遙的人,都是這場欺淩推波助瀾者。因為他們知道即使最後鬨出什麼悲劇,自己也不會承擔任何後果。”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伱的孩子就是下一個“易遙”,到時候的你又該如何自處呢你希望所有人都對他們的遭遇冷漠無情、熟視無睹嗎”
“這個世界終究是善良的,不必因為看見了黑暗就否定了陽光。彆讓自己成為一座孤島,看起來好像能獲得一片安寧,可當海盜來的時候,你卻真的是孤立無援。”
“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給所有家裡有正在讀書孩子們的父母以警醒,給這個社會以警醒,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關注校園霸淩問題,讓我們未來的朵能夠茁壯成長。”
隨著林立最後一句話落下,現場先是沉寂了幾秒鐘,隨後在第一道鼓掌聲響起後,全場響起了鋪天蓋地的掌聲。
不論男女,看向林立的目光中都是充滿欽佩之色。
而諸如他身旁的章若南等人,盯著他的目光中崇拜和傾慕也幾乎快要滿溢而出。
孫漪也是有些犯癡的盯著場中的林立,掃了眼身旁的董子建,心中對他的厭惡感更甚。
這一對比,她更有種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的感覺。
楊宓盯著林立的目光也是越發嫵媚,想到自己已經名存實亡的婚姻,再看看眼前這麼優秀的小弟弟,她在想要不要加快一下離婚的進度。
想吃嫩草的心已經有些難以抑製了怎麼辦
劉亦霏則是一邊輕輕拍
著手,一邊走到林立身前,好似發現寶藏一般的眼神緊緊盯著他。
“聽完林導的話,發現我自己的理解還是太淺薄了。等回去之後我會發微博,讓更多的人看到,去支持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