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二誇自己,魏征笑了笑,
每次誇自己,也就隻是口頭上的誇一誇,賞賜的是一點都沒見到。
對此魏征已經快要沒感覺了。
好在他是一個為國為民的人,也不在乎什麼賞賜的。
更何況,這次的功勞,的確是太子殿下的,和他們關係真的不大。
他這麼著急的過來告訴李二,就是想為李二分憂,讓他不再為這些瑣碎之事煩心。
李二突然收住笑聲,看向魏征,說道:“魏愛卿,你剛才說太子對吐蕃很是了解,你快與朕講一講,他是怎麼個了解法?”
對於吐蕃,李二頭疼已經很久了。
那個地方,純粹就是雞肋!
大唐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比吐蕃強的不是一點半點,而且那地方乃是詛咒之地,就算真的打下來了,用處也不大,而且還要因此派兵去駐守,反倒是有點得不償失的意思。
現在聽到李承乾對吐蕃了解,李二也想了解一下。
畢竟他們真的聯手打過來之後,自己也是要分割他們地盤的。
現在了解,正是時候。
魏征開口道:“陛下,吐蕃並非詛咒之地,我大唐軍士之所以去了會窒息而亡,乃是高原反應,根據太子殿下所說,就是我們常說的水土不服,隻是更為嚴重罷了。”
“這並不是沒有辦法解決,太子殿下說了,隻要讓士兵循序漸進的適應,便不成問題了。”
魏征將李承乾的話,原封不動的講了一遍。
李二聽後,也是明白了。
聽明白的李二眼神驚駭,難以置信。
李承乾都是從哪裡知道這些的?朕怎麼從來都不知道。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果然,小小吐蕃,憑什麼得到上天的庇佑,隻不過是沾了高原的光而已。”
“如此一來,想要徹底掌控吐蕃,就不是什麼難事兒了,至少已經有了努力的方向了。”
李二已經打定主意,開始遴選身體素質好的,作為駐紮高原的打頭兵。
如果真的如同李承乾所說的,可以適應的話,那以後就可以徹底進入高原作戰,一舉將吐蕃消滅。
“對了,太子又是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的?”
李二有些好奇,太子可沒去過吐蕃,竟然了解的這麼清楚?
魏征聽後臉色有些尷尬,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
“魏愛卿,有話直說但講無妨,無論說什麼,朕都恕你無罪!”
有了李二的這句話,魏征總算放心了,麵色尷尬的解釋道:“回稟陛下,這個月問題微臣倒是也問過殿下,隻是太子殿下說,就是讀書讀的多了,所以知道的也就比彆人多了些。”
多麼樸實的回答啊。
李二有些鬱悶。
這什麼的意思?
是說自己讀書少?
李二這才知道剛才為什麼魏征回答的那麼猶猶豫豫。
這若是換做任何人,都會十分猶豫。
畢竟這可是大不敬。
不過,這難道能怪魏征麼?
畢竟是自己堅持要他回答的!
難道要怪李承乾?
李承乾還表示讀書讀得多怪我嘍?
果然,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古人誠不欺我。
天下古書那麼多,誰知道有沒有對高原的記載?
即便真有,也不奇怪吧!
“行了,朕知道了!”
魏征聽出來了,李二不爽了,心想這都是你自己找的,可怨不得我,我最多就是不給你外傳,已經十分仗義了。
經過魏征問了李承乾,那麼李二也就打算讓兵部開始暗中調動軍隊了,起碼先把身體適應了,到時候作戰,誰還怕誰啊!
按照李二的估計,身體適應,頂了天也就幾個月的事兒,自己派出的這隊騎兵,到時候可以出其不意,等吐蕃和吐穀渾率領大軍攻打過來後,讓他們神兵天降,直取吐蕃大本營。
魏征離開後,李二便讓人傳杜如晦這個兵部尚書進宮了。
他也是最早的知情人之一。
在收到李二的旨意後,杜如晦便猜測李二是已經有了決斷。
陛下應該是戰的幾率更大一些,和談雖然也有可能,但是幾率小到不可能。
見到李二後,杜如晦急忙恭敬行禮。
李二很痛快的將魏征剛才從李承乾那裡聽的話講了一遍。
當杜如晦聽到關於吐蕃環境,以及提前安排人循序漸進適應環境的時候,杜如晦愣住了。
天啊,這天才般的想法,究竟是誰提出來的?
竟然這麼有道理?
杜如晦真的很好奇李二是怎麼知道吐蕃環境的,於是很想問,可是又怕李二不高興。
李二看他吞吞吐吐的,便問道:“杜愛卿,有話直說,這裡就你我二人,有什麼話是不能說的?”
有了李二的鼓勵,杜如晦終於開口道:“陛下,敢問您剛才的見解,究竟是出自何人之口?”
“殿下,您千萬彆誤會,微臣絕對不是不相信,隻是對此人驚為天人,心中佩服而已。”
畢竟這種事情還關係到許多事情的生命,杜如晦不敢開玩笑。
若是這裡麵的知識不對的話,那眾多士兵,豈不是白白葬送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