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確定農業發展方向(2 / 2)

“各位同誌,今天我要說的,是關乎中南省千萬百姓生計、決定我省未來農業發展格局的重大議題——農業改革。”

“中南省,作為農業大省,農業在我們的經濟結構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當前,我們麵臨著諸多挑戰。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效率低下,農產品附加值不高,農民增收困難,這一係列問題嚴重製約著我們省的全麵發展。”徐雨萌一邊說著,一邊用手中的激光筆指向大屏幕上展示的一係列數據圖表,那些直觀呈現的數字,清晰地反映出中南省農業現狀的嚴峻。

“基於深入的調研和分析,省政府提出了一套全麵的農業改革方案。”徐雨萌微微頓了頓,目光緩緩掃過每一位常委,“首先,我們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實現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這不僅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能增強我們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其次,科技興農是關鍵。”徐雨萌提高了音量,“省政府計劃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推廣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智能化農業設備,讓農業生產從傳統的人力密集型向科技驅動型轉變。例如,引入無人機進行農田植保、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化灌溉施肥方案,這些技術的應用將極大提升農業生產的精準度和效益。”

接著,她又提到:“我們還要注重農產品的深加工產業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從單純的賣初級農產品,轉變為生產高附加值的食品、保健品等。這既能增加農民收入,也能推動我們省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在闡述過程中,徐雨萌還不時穿插一些在基層調研時的實例。“我在基層調研考察時,發現不少的農民種植的優質水果,因為缺乏有效的銷售渠道和品牌包裝,隻能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中間商。但如果我們通過產業化運作,對這些水果進行篩選、包裝,打造出屬於我們中南省的特色水果品牌,通過電商平台推向全國市場,那農民的收入將會有大幅提升。”

在發言的最後,徐雨萌神情嚴肅而又充滿決心:“同誌們,農業改革之路任重道遠,但這是我們必須邁出的關鍵一步。這不僅關係到中南省農業的振興,更關係到全省人民的幸福,”

省委書記高山青要求,省政府要儘快拿出農業發展方案,中南省是農業大省,改變中南的農業發展模式,增加農民的收入刻不容緩,,省裡將成立農業發展改革領導小組,由徐雨萌同誌擔任領導小組組長。

在座的常委們都明白了,新省長的第一把火將首先從農業燒起。

一直在中南省不受待見的農業,將會放在中南經濟發展舉足輕重的地位上了。

農業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但正因為吃力不討好,以往的領導對農業就不太重視,雖然發展經濟上有一、二、三產三駕馬車的說法,但在實際執行中,往往是重視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忽略第一產業,因此,第一產業也是個容易出成績的地方,這就有點獨辟蹊徑的味道。

但李元興有些不以為然。

發展農業哪有發展工業成效見得快?抓農業鬨得不好

,就是吃力不討好的活,想從農業上取得政績,一個字——難!

談何容易啊。

常委會的第二項議題,才是人事調整。

也就是上次“五人小組”通過的議題。

關於武山市委書記、武山市長、永陽市市長、白港市委副書記、巴陽市常務副市長五名副廳級以上乾部的人事任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