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人事安排微妙變化(1 / 2)

高山青也是隻老狐狸了,沒有急著表態,而是問李華文:“省委組織部對省這六個城市的乾部準備怎麼安排?”

李華文一聽如實相告:

”省長,我們省委組織部大概草擬了一下這六個城市的人事安排。鶴州市委書記李尚陽同誌、任新成立的朝歌市人大擔任一把手,安州市委原書記陳曉光同誌,任朝歌zeng協一把手;凱豐市委書記陸鵬博同誌,擔任中原市zeng協一把手,洛州市市長曹晨光同誌任中原市人da一把手;洛洋市委書記謝德安同誌,任洛洋市人大一把手,濟州市委書記黃躍進同誌,任洛洋市zeng協一把手,以上這些乾部任職年紀已經基本到點沒,也是要準備退了的,所以準備這樣子過渡。”

“新成立的中原、洛洋、朝歌市委書記、市長,就直接在鶴州市長李強同誌、安州市市長謝誌遠同誌、凱豐市委書記楊誌文同誌、洛洋市長黃友陽同誌、濟州市長陳真同誌這五個人裡麵產生。”

高山青聽了點了點頭說:“嗯,這樣的安排不錯,那些馬上到齡的乾部安排到zeng協和人da這樣子他們沒有什麼抵觸情緒,可以儘最大可能的避免人事安排中的被動,這個安排基本上可行。剩下來的這五名同誌,是不是把鶴州市長李強同誌安排到朝歌當市委書記?這個同誌還年輕,把他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去鍛煉鍛煉。”

高山青這麼一說,李華文就明白了。

李強曾經做過省委的副秘書長,當初就是專門服務省委書記的,是高山青特意把他下放到鶴州市當市長,書記的意思肯定是正好借這次行政區劃調整的機會,把李強調整到新成立的朝歌市當市委書記,這樣為以後進省委常委或者副省長奠定基礎,畢竟現在新成立的三個市都是大市,影響力同往日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朝歌的定位就是區域中心城市。

李華文馬上表態說:“書記,我這裡肯定一點沒有問題,但省長那邊您還是提前和徐省長通個氣,如果萬一省長那邊不同意的話,到時候我們省委組織部也不好強行上常委會討論。”

高山青感覺自己作為省委書記,推薦一個市委書記是很正常不過的,現在再怎麼說自己還是省委書記、一把手,這個麵子徐雨萌肯定會給,於是很爽快的說:“行,華文同誌,我馬上就給雨萌同誌打電話,”

李華文一走,他就馬上用內部的紅色電話給徐雨萌打的電話,把剛剛和李華文說的事向徐雨萌說了。

省委書記反過來向自己這個省長來打電話說人事安排的事,徐雨萌當然不好反對,句不好聽的話,高山青如果堅決要定誰當朝歌市委書記的話,自己這個省長也是沒辦法反對的,再說了,李強本身就是鶴州市市長,當朝歌市委書記,本來就資曆各方麵都是夠的。

“書記,您推薦讓李強同誌當朝歌市委書記,我沒意見。”徐雨萌當即表態。

就在徐雨萌同高山青通話不久,李華文就特意來到了徐雨萌的辦公室,還是就新成立的三個市的乾部人選問題,同省長商量。

所以說今天五人小組會議討論的朝歌、中原和洛洋三市的主要領導乾部組成裡,楊永勝這個中原市委書記是板上釘釘不用商量的,朝歌市委書記實際上已經內定了,剩下的就是洛洋市委書記、市長,中原市市長,朝歌市市長四個位置。

而且這四個位置,李華文在同徐雨萌商量的過程中,已經達成了共識。

當然,主要遵循的還是徐雨萌的意見。

李華文打開麵前的文件夾,不慌不忙的說道:“在中原、朝歌、和洛洋三市行政區劃調整上報給zong央相關部委期間,我們省委組織部既對知道區劃調整的六個城市的乾部進行了摸底考察,本著迅速高效的原則,摸底考察期間相關六個城市的乾部安排,同高書記、徐省長交流過意見,以下是任職年限和年紀馬上到齡的這六個城市的書記、市長的人事安排.........”

李華文把開始同高山青和徐雨萌交換過的那些調整到人da、zeng協任一把手的市委書記和市長的名單,在五人小組會議上又重新說了一遍。

說真的,這六個人的崗位就連省委副書記沙溢和紀委書記孫東紅都不太在意,朝歌、中原和洛洋三個市的人da和zeng協一把手,本身就沒有多少實權。

而且敲重點:書記和省長都已經同意了的。

接下來,李華文首先宣布中原市委書記,市長的人選。

“中原市委書記依然由省委常委、洛州市委書記楊永勝同誌擔任,市長由原凱豐市委書記楊誌文同誌擔任。”

李華文一宣布,省委副書記沙溢就有些奇怪,之前他已經聽到些風聲,安州市市長謝誌遠很有可能擔任新成立的中原市首任市長。

但李華文剛剛宣布的,並沒有,難不成把謝誌遠安排成洛洋市委書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