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接訪過程發現問題(2 / 2)

首先在土地出讓環節,就會嚴格審查開發商資質:在土地出時,對參與競拍的開發商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核,包括資金實力、開發經驗、信用記錄等方麵,防止實力不足或信譽不佳的開發商獲取土地。

除此之外,還會明確開發條件和期限:在土地出讓合同中,明確規定項目的開工時間、竣工時間等開發進度要求,以及相應的違約責任,督促開發商按時開發建設。

這是第一道監管。

然後還有第二道監管:一是嚴格規劃審批。對房地產項目的規劃設計方案進行嚴格審查,確保項目符合城市整體規劃和相關規範要求,避免因規劃調整等原因導致項目停滯。

二是加強施工許可管理:在核發施工許可證前,對項目的資金落實情況、建設條件等進行嚴格審核,要求開發商提供資金證明等材料,確保項目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施工建設。

然後是第三道監管。

首先是建立資金監管賬戶:要求開發商將預售資金存入專門的監管賬戶,對資金的使用進行嚴格監管,確保資金優先用於項目建設,防止資金被挪用。

其次是加強資金使用審核:監管部門根據項目的建設進度,審核開發商資金使用申請,按工程進度撥付資金,保障資金與項目建設進度相匹配。

除了這三道嚴格的監管程序外,還有定期巡查:相關部門定期對在建項目進行巡查,檢查項目的建設進度、工程質量等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另外建立信用檔案:對開發商的開發建設行為進行記錄,建立信用檔案,對出現違規行為或項目進度嚴重滯後的開發商,采取信用扣分、公示等措施,限製其後續開發項目。

還有風險預警係統: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房地產市場數據進行監測分析,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爛尾風險的項目,提前發出預警。

主管部門還會製定處置預案:針對已出現爛尾跡象的項目,政府部門製定相應的處置預案,協調各方利益,引入新的投資方或施工方,推動項目複工續建........

有這麼多的監管部門和監管措施,理論上來說是不會出現爛尾樓的。

出現爛尾樓也就是監管環節上出現問題,尤其是資金監管上麵出現問題!

其中就有一個中原市的市民反映,他購買了恒達雲中城住宅小區的房子,在該項目未動工根本就未達到相應建設進度的情況下,不知通過何種方式拿到了預售證,便開始銷售房屋。

自己也是基於對恒達品牌的信任以及項目的宣傳,就購買了恒達雲中城的房子,但現在兩年過去了,他上周去了恒達雲中城工地。隻建了個漂亮的大門,那個大門倒是建的高端大氣上檔次,但工地上毫無施工的跡象,兩年過去了,連土地還沒有平整!

現在自己每個月背著8500多元的房貸,還得花1000元租房住,但房子什麼時候能有遙遙無期,自己現在馬上就要還不上房貸了,成為失信人員,他就奇了怪了:這樣的房子是怎麼拿到預售許可證的?那麼多的監管部門呢?

自己交了50多萬的首付,還背上了沉重的房貸,這個鍋怎麼由自己來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