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定主意後,諸葛亮立即派人召喚魏延和薑維前來。
兩人相繼來到後,諸葛亮首先引見田英與兩人相見,寒暄後,諸葛亮將巴東郡太守譚瀚勾結司馬懿的消息透露給了兩人。
兩人聞言氣得暴跳如雷,紛紛向諸葛亮請命,立即出兵前往永安城平叛。
諸葛亮於是下令,讓魏延率三千鐵騎,與田英一道,先行一步趕往永安城,伺機平叛。田英臨時升為魏延的副將,輔佐魏延平叛。而薑維率三萬步軍,隨後前往永安城接應魏延。
田英大喜,與魏延和薑維領命而去。
田英的坐騎已經疲勞不堪,無法再次長途行軍,魏延在軍中給他另外找了一匹良馬,於是三千鐵騎在魏延和田英的率領下,星夜兼程向永安城趕去。
經過三天兩夜的急行軍,三千鐵騎在傍晚時分來到了距離永安城約十裡處的一處小樹林,按照之前的約定,潘昌翔早已派自己的心腹韋子明在這個小樹林前等待田英。
見到田英帶來了大量的騎兵,韋子明喜出望外,趕緊向前迎接。田英和魏延急需了解永安城內外的情況。
與韋子明簡單寒暄完後,田英問起了城內外的情況。
韋子明告知田英,城內外風平浪靜,毫無絲毫察覺,完全有偷襲成功的機會。田英與魏延聞言大喜,下令就地安營紮寨,商議具體偷襲的方案。
經過一夜的討論,主將魏延決定,次日一大早,由副將田英先帶十幾個軍士,偽裝成百姓混入永安城內,由韋子明引路與潘昌翔的百餘人取得聯係。
然後當天夜晚醜時,待守城的軍士都進入熟睡狀態後,城外的三千鐵騎由魏延親自率領,馬裹蹄,人銜枚,悄沒聲息地摸到城下。
待田英和潘昌翔解決城頭上巡邏的軍士後,放下繩索,城下善於攀爬的軍士趕緊順著繩索爬上城頭,然後悄悄地解決城門的守衛,打開城門。
三千鐵騎進來後,魏延率二千人負責守城,防備城外軍營的人馬攻城,以及對付城內反叛的人馬,而田英率一千鐵騎直奔太守府,捉拿太守譚瀚。
計策定好後,大家抓緊時間歇息,養足精神,以應對明日的惡戰。
次日辰時,永安城跟往常一樣,準時打開了城門,西城門外來了十幾個百姓,為首的人正是田英。
為了不引起城門守衛的注意,田英吩咐大家分散開來,依次進入。每次進去一個人都要隔一段時間後,才進去第二個人,並且要夾雜在其他百姓之中。
采用這個方法,十幾個人很容易就混進了城內。
從城門的守衛和百姓的生活來看,太守譚瀚還沒有發現信使被抓,全城也沒有任何異樣。
在韋子明的帶領下,田英和手下來到了事先約定好的旅館。潘昌翔和幾個手下住在這個旅館,其餘的人分散在城內其它的旅館居住。
為了保密,田英私下單獨告知了潘昌翔今夜的突襲計劃。潘昌翔早已踩好了點,太守府有自己的兄弟晝夜監視著,目前未發現任何異常。
而城內和城頭巡邏軍士的人數、時間,以及城門守衛換防的時間也早已摸清,潘昌翔還早已準備好了土匪們專用的迷香,可以不知不覺間迷倒軍士。
田英大喜,吩咐大家做好充分準備,白天休息好,就等夜晚醜時到來,好依計行事。
醜時一到,整個永安城籠罩在黑暗之中,原本掛在天空中的明月和稀少的星星,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而絕大多數永安城的百姓都已進入了夢鄉。
百餘個黑影輕手輕腳地摸索著前行,小心翼翼地躲過城內巡邏的軍士,摸到了城頭上,埋伏在陰暗的角落。
城頭巡邏的士卒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將近,還在按部就班地巡邏著。突然幾聲悶雷從天邊傳過來,聲音越來越大,震耳欲聾。
一個軍士抱怨道:“這鬼天氣,看樣子要下暴雨了,真倒黴!”
話音未落,一道閃電如憤怒的長劍,從空中直擊而下,將漆黑的城頭照得雪亮,幾十個軍士的身影出現在田英等人的眼中。
田英一聲令下,百餘人站起身,將手中的手弩對準了他們,隨著此起彼伏的慘叫聲響起,巡邏的幾十個軍士就像幾十個麻袋一樣,重重地倒在城頭,血流如注。
軍士的慘叫聲淹沒在接連不斷響起的驚雷聲中,永安城還是一樣的寧靜,幾十個生命的逝去並沒有對熟睡中的民眾產生任何影響。
田英一揮手,百餘人衝上前,將還未斷氣的軍士直接補上一刀,人世間的苦難和幸福都與這些人無關了。
突然豆大的雨滴從天而降,田英吩咐趕緊放下繩索,城下早已等得心煩的軍士,抓住繩索後,拚命爬上城頭。
雨很快越下越大,天空好像被砸了個洞一般,大雨傾盆而下。在魏延的督促下,很快五百軍士爬上了城頭,所有人被淋了個“落湯雞”。
魏延率領剩餘的二千五百軍士轉向西城門,而田英率領這六百多軍士,轉戰到西城門,在大雨的掩飾下,六百軍士悄沒聲息地解決了西城門的守衛。
而潘昌翔帶了十幾個手下,向在西城門附近的營帳內熟睡的一千軍士吹入了迷香,讓這一千軍士一覺睡到大天亮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