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司馬懿父子(1 / 2)

街亭。

魏延的四萬人馬早已在魏軍的基礎上完善了堅固的防禦工事,所有的山峰之間均當道紮下柵欄,柵欄前麵約三十米處都挖了兩丈寬的壕溝,壕溝深有一丈,裡麵鋪滿了大量削尖的樹枝,任何人一旦掉入壕溝內,絕難存活。

兩邊的山上堆滿了滾石和檑木,所謂檑木,就是長形的圓木,山上到處都是樹木,製作不難。在關鍵的位置還放置有床弩和諸葛連弩。

床弩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在漢朝時已經得到大規模的普及和使用。床弩的構造是將幾張弓安裝在床架上,中間有木質的弩機。

操作的軍士絞動其後部的輪軸,張弓裝箭,床弩的箭一旦發射出去,其彈射力和殺傷力遠遠超過手弩。床弩的射程可達數百米,不足之處是抖動較大,精確度較差,操作時需要多人才行。

諸葛連弩是丞相諸葛亮研究出來的連弩,一次能發射十支弩箭,火力十分猛烈,還可以瞄準後再發射,命中率遠比傳統弓箭要高。不足之處在於體積和重量偏大,單個軍士無法操作,也需要多人操作才行。

床弩和諸葛連弩配合著使用,是防守城池和營寨的利器。

魏延的中軍帳就設在最高的一座山峰上,便於居高臨下,及時掌握敵軍的動向。

柵欄有什麼作用呢?魏延的軍士當道紮的柵欄高有三米,而這些柵欄都是在山上砍伐高大的樹木製作而成,多棵樹木整齊排列成一列,中間用繩索捆結實,樹木便上下。

當敵軍進攻時,弓箭手站在柵欄後兩米高的土堆上,輕鬆可以射殺敵軍,而敵軍的弓箭手射向柵欄時,弓箭手可以蹲下隱藏在柵欄之後,輕鬆避過敵軍的弓箭,如此,柵欄對於阻擋敵軍的前進極為有效。

一切布置妥當後,蜀軍靜等司馬懿的大軍到來。

首先到達街亭的是諸葛亮親率的二萬大軍。

魏延聽聞丞相率軍趕到,趕緊下山迎接。

寒暄完畢,諸葛亮顧不上歇息,立即與魏延一起去往各防禦工事實地觀看。諸葛亮邊看邊點頭,對魏延的布置甚為滿意。

諸葛亮辭彆魏延,臨走前再次叮囑魏延按照另外兩個錦囊行事,切勿有誤,魏延抱拳應諾。

在薑維派來的人引路下,諸葛亮親率二萬兵馬,前往薑維所在的山穀與薑維會合。

次日辰時,陽光溫柔地灑落在街亭的山林,將一切都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群山在朝陽的映照下,輪廓分明,仿佛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