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崤函古道(1 / 2)

次日,潼關城內燕王曹宇的府邸。

廳堂上,燕王曹宇坐在主位,左邊是大都督司馬懿,右邊是大將軍曹爽,此時的曹爽神情沮喪,低著頭,不敢看大家。

兩側分彆是司馬昭、夏侯玄、文健、樂綝、徐蓋、郝凱、夏侯衡、曹震和曹楷等將領。所有人都眉頭緊鎖、神情悲痛、沉默不語。

空氣中的氣氛異常凝重。

而廳堂前麵的院子裡,赫然擺放著一具棺木,裡麵正是被亂箭射死的魏軍將領朱術,朱術的遺體是戰後蜀軍的士卒主動送到城門口的。

魏軍不敢打開城門,以免中計,正可謂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啊!

於是有人想到一個好辦法:放下一個吊籃,讓一個膽大的士卒坐著吊籃下到城下,將朱將軍的遺體放入吊籃內,拉上來後,再放下空籃,拉上此士卒。

朱術的遺體很快被處理妥善,包括身上的亂箭被悉數拔除,全身的血汙被清洗乾淨,並換上乾淨的壽衣等。

然後將其擺放在燕王曹宇的院子裡,所有的將士麵露悲痛之情,很多將士想到與自己一同出發的戰友再也回不來時,眼淚不爭氣地往下流。

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

沉默半晌後,燕王曹宇抬起頭,環視一下眾將,聲音有些顫抖道:“諸位將領,此戰我軍大敗,中了諸葛亮十麵埋伏的詭計,這可怎麼辦呢?”

司馬懿麵色凝重地道:“諸葛亮詭計多端,田英驍勇善戰,此二人聯手,對我們魏軍來說就是巨大的災難,我與諸葛亮交戰多年,勝少敗多,不得已才采取堅守之計,以儘可能地減少傷亡,如今我軍又中其詭計,朱將軍為了斷後,已為國捐軀,如今我軍士氣低落,不宜再戰,隻可堅守!”

眾將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可是,仲達,如今蜀軍在城外修築柵欄,一旦柵欄完工,就會接著修築高台,高台建成後,潼關還守得住嗎?”曹宇不無擔憂地道。

此言一出,眾將無不唉聲歎氣。大家心裡都明白,這擺明就是長安城的故伎重演嘛!高台建好後,諸葛連弩威力巨大,蜀軍又勇猛無敵,怎麼守住這潼關呢?眾將百思不得其解。

連智謀超群的大都督司馬懿都想不出破解之法,誰能想出更好的妙計呢?

“我們可否加高城牆來應對蜀軍的高台呢?”司馬昭提出自己的想法。

燕王曹宇搖搖頭道:“我們加高城牆,蜀軍不會加高高台嗎?況且蜀軍人多勢眾,加高高台比加高城牆速度還要快。”

眾將紛紛頷首表示認同,司馬昭一想有理,於是低頭繼續思索。

眾將想出各種辦法,最後都被燕王曹宇和大都督司馬懿一一否決。

所有人都沉浸在無儘的無力感與悲痛之中。

良久,司馬懿抬頭掃視一遍眾將道:“如果潼關實在守不住,我們隻能退守函穀關了,從潼關至函穀關的距離約140裡,從函穀關至洛陽城的距離約60裡。蜀軍要想達到函穀關,必須走崤函古道。”

“崤函古道?”曹爽抬起頭問道。

“是的,崤函古道穿行於崤山深穀之中,兩側山勢險峻,溝壑縱橫。此道‘車不並轅,馬不並列’,足見其道路之狹窄與艱險。”司馬懿娓娓道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