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穀關外的高台,在夕陽的餘暉下被鍍上了一層悲壯的金黃。夕陽如同一位遲暮的英雄,緩緩沉入地平線,將天際染成一片絢爛的橙紅,卻也映照出了戰場上無儘的蒼涼與慘烈。
田英,立於高台之巔,目光如炬,穿透了硝煙與戰火,直視著城頭之上魏軍士卒的掙紮與絕望。
蜀軍的投石車如同巨獸般咆哮,陶罐攜帶著死神的問候,一次次砸向守城的魏軍士兵,但魏軍的堅韌超乎想象,即便傷亡慘重,也未曾退縮半步。
此刻,田英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決絕,他猛然揮手,高聲令下:“諸葛連弩,放!”
隨著這一聲令下,仿佛整個戰場都被喚醒了,高台上層的幾十台諸葛連弩瞬間啟動,箭矢如暴雨般傾瀉而出,城頭頓時被密集的箭雨所覆蓋,魏軍的慘叫聲、哀嚎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悲壯的交響樂。
操作諸葛連弩的士卒們,雙手緊握機括,眼神堅定,他們不斷調整著射擊的角度與力度,力求每一箭都能精準地擊中敵人。
在他們的努力下,城頭之上的魏軍士卒逐漸被清剿,隻剩下零星的抵抗。夕陽下,這一幕顯得格外悲壯而震撼,仿佛是大自然對英勇與智慧的一次最高讚譽。
與此同時,函穀關外,蜀軍中軍帳前,丞相諸葛亮身著一襲素衣,手持羽扇,目光深邃而睿智。
他望著遠處的戰場,心中早已成竹在胸。隨著戰局的發展,他深知總攻的時刻已經到來,於是猛然間大喝一聲:“總攻開始!”這一聲令下,如同驚雷般響徹天際,也宣告了蜀軍全麵進攻的號角正式吹響。
田英在高台上令旗一揮,五萬蜀軍弓箭手如同訓練有素的狼群,步步為營,沿著高台向函穀關城頭推進。
他們手中的弓箭閃爍著寒光,每一箭都蘊含著必勝的信念與決心。
而宋淩、盧涵、洪毅等將領,則各自率領麾下的虎軍、獅軍、豹軍,猶如猛虎下山、雄獅咆哮、獵豹突襲,從高台的斜坡上一擁而上,奔向函穀關的城頭,誓要奪取函穀關的控製權。
魏軍統領徐蓋,見狀不妙,立即調集大隊魏軍從關內殺出,衝向台階,企圖通過衝鋒反撲,將蜀軍逼退。然而,他低估了蜀軍的決心與實力。
五萬蜀軍弓箭手站在城頭與關內的魏軍弓箭手展開了激烈的對射,雙方箭矢紛飛,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血腥味。在這場箭雨的洗禮下,無論是蜀軍還是魏軍,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然而,蜀軍的攻勢並未因此減緩分毫。宋淩率領的兩萬虎軍如同猛虎下山,迅速衝上了城頭的吊橋處。
虎軍將士們揮舞著鋒利的陌刀,如入無人之境,迅速解決了守護吊橋的魏軍士卒,並成功放下了吊橋。
與此同時,部分士卒在趙廣的神箭軍掩護下,趁機衝向城門處,用儘全力打開了這座堅不可摧的城門。
函穀關外,段旭和彭軒早已下令士卒拆除部分柵欄,為騎軍的衝鋒掃清障礙。當吊橋放下的那一刻,城門打開的那一瞬,八萬騎軍在魏延、段旭、彭軒的率領下,如潮水般洶湧而入,勢不可擋。
他們手中的長槍、大刀等兵器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每一次揮動都伴隨著敵人的倒下與哀嚎。
薑維也率領著三萬弓箭手緊隨其後,他們利用騎軍衝鋒時產生的混亂與縫隙,不斷向魏軍發射箭矢,進一步削弱了魏軍的抵抗力量。
整個函穀關內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與殺戮之中,魏軍的防線被一次次突破,防線被一次次撕裂。
城頭之上,洪毅率領的兩萬豹軍手持狼銑一馬當先,他們利用狼銑的長度優勢對徐蓋的人馬進行了有效的壓製與打擊。
兩軍在台階上展開了慘烈的廝殺,每一聲兵器的碰撞都伴隨著生命的消逝與哀嚎。然而在這場力量的較量中,徐蓋的人馬逐漸顯露出了疲態與劣勢,死傷慘重。
隨著盧涵率領的獅軍加入戰鬥,徐蓋的人馬更是雪上加霜、潰不成軍。他們紛紛退後、撤退至關內以求自保。然而此時的函穀關內已是一片混亂與恐慌,魏軍的士氣低落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