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被夕陽染得金黃的廣袤平原上,韓綜與六十名精銳騎士如同疾風掠過大地,馬蹄聲轟鳴,揚起陣陣塵土,一路向西,目標直指兗州城的方向。
他們的身影在夕陽下拉長,仿佛是命運之筆下堅定的筆觸,描繪著一場即將到來的風雲變幻。
經過數日的連續奔波,人疲馬乏,但他們心中那份對家國的忠誠與責任感卻如同烈火般熊熊燃燒,驅散了所有的疲憊。
終於,在一片蒼茫的暮色中,他們抵達了驃騎將軍朱恒大軍的營寨前。營寨巍峨,旗幟飄揚,彰顯著東吳兒郎的英姿勃發。
守衛營寨的軍士們聽聞是青州城來的急報,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即引領著韓綜一行進入中軍帳,而那六十精騎則被妥善安排在營寨內歇息,以恢複體力。
此刻,中軍帳內,燈火通明,氣氛凝重。驃騎將軍朱恒正與大都督陸遜、大將軍諸葛瑾圍坐在案前,地圖上布滿了標記,他們的目光聚焦於兗州城,正商討著如何突破魏軍的防線,收複失地。
突然,帳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室內的寧靜,一名軍士匆匆入內,稟報青州城的使者已到。
朱恒與陸遜聞言,臉上不禁露出一絲愕然,隨即下令速速請入。韓綜的身影隨即出現在眾人麵前,他一臉的風塵仆仆,衣衫上沾滿了塵土,汗水與泥土交織在一起,勾勒出他堅毅的輪廓。
他來不及擦拭臉上的汗水,便拱手行禮,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末將韓綜,緊急來報,魏國燕王曹宇與大都督司馬懿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正猛攻青州城,形勢危急,大司馬特命我前來,懇請大都督與諸位將軍速速發兵援救。”
陸遜與朱恒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抹震驚與憂慮。
大將軍諸葛瑾更是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司馬懿此賊,先是使用圍魏救趙之計偷襲我徐州城,如今又轉而北上圖謀青州城,簡直是欺人太甚!”他的語氣中充滿了對司馬懿狡詐行徑的憤慨。
陸遜緩緩看向諸葛瑾,問道:“大將軍可有退敵良策?”
諸葛瑾目光堅定,說道:“大都督與驃騎將軍可率主力回援青州,我願領十萬兵馬,於司馬懿敗退回徐州的路上設伏,定要重創此賊,為死去的將士們報仇雪恨!”
副將甘瑰亦是義憤填膺,咬牙切齒地道:“此戰必須設伏,務必生擒司馬懿,讓他嘗儘千刀萬剮之苦,方能解我心頭之恨!”
朱恒聞言,沉聲道:“大將軍與甘將軍切勿衝動,我與大都督願各分出五萬兵馬予你們,隨後我們各自率領本部二十萬大軍,直搗青州,解救燃眉之急。徐州雖失,但青州不能再失,否則我等何以麵對陛下?”
眾將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陸遜亦頷首道:“司馬懿乃我東吳心腹大患,徐州既失,青州不容有失。我與朱將軍各率本部兵馬回援,大將軍則領本部三萬兵馬,加上我與朱將軍各分的五萬兵馬,共計十三萬大軍,在司馬懿敗退的必經之路上設伏,若能生擒此賊,其價值遠超一座城池。”
諸葛瑾聞言,心中感激涕零,拱手道:“多謝大都督與驃騎將軍的信任與支持,我諸葛瑾定當全力以赴,誓要將魏軍擊潰,生擒司馬懿!”
陸遜與朱桓見狀,心中大慰,立即著手調撥兵馬,諸葛瑾領命後,率領十三萬大軍,迅速南下,尋找最佳的伏擊地點,布下天羅地網。
與此同時,陸遜與朱桓下令大軍拔營起寨,兵分兩路,齊頭並進。
朱桓親率二十萬大軍從西北方向進發,陸遜則統領本部二十萬兵馬,自西南方向迂回,兩路大軍猶如兩把鋒利的雙刃劍,直指青州城。
當兩路大軍行至距離青州城僅二十裡處時,探馬飛報,前方十裡外,魏軍已築起六道堅固的柵欄,每道柵欄後均部署有一萬名弓箭手,嚴陣以待。從高處俯瞰,那六道柵欄宛如六條巨龍橫臥於大地,氣勢洶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