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Eumenides的誕生(3)(2 / 2)

暗黑者四部曲 周浩暉 5712 字 2個月前

執行日期:十月二十五日

執行人:eunides

“不,不要殺我!”郭美然隱約猜到這張通知單所蘊藏的恐怖含義,她哭叫著乞求,“我知道錯了,我再也不會這麼做了……我求求你,我求求你們……原諒我這一次吧……”

袁誌邦拉起郭美然的手,漠然地指了指羅飛:“你問問這位警官,法律會不會原諒一個殺人之後但承諾會改正的凶犯”郭美然讀懂了對方的潛台詞,她已嚇得說不出話來,在一陣顫抖之後,她癱倒在椅子上,一股冒著熱氣的液體浸濕在她的兩腿之間。

袁誌邦蔑然搖搖頭,目光轉向了羅飛。

羅飛深深地吸了口氣,凝起自己的思緒,掙脫了袁誌邦對他思維的引導。

“eunides站在法律的對麵去懲罰罪惡。是的,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幻想……可是——”他搖了搖頭,看著袁誌邦,“沒有哪個瘋子會把這種想法真正地付諸實踐!即便是我和孟芸創造了這個人物,當年也隻不過搞出了一些惡作劇而已,為此而殺人我們根本想都沒想過。”

“你們沒想過,是因為你們從來沒有遇到過我所麵對的選擇!”袁誌邦提高了語調,聲音變得更加刺耳,“是的,每個人都有瘋狂的想法,但隻有少數人變成了瘋子。這不是因為大部分人更加清醒,隻是他們缺少能說服自己去發瘋的理由!可是我,我卻有了足夠的理由……”

羅飛的心中怦然一動,他屏住呼吸做好了傾聽的準備。

袁誌邦的聲音由激憤變得深沉,他的兩側眉角也耷拉了下來,然後他開始講述那些發生在十八年前的,把他從正常人變成了瘋子的痛苦往事……

正如袁誌邦給慕劍雲指點的案情方向,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那件曾轟動省內警界的“三一六販毒案”;同時也正如鄧驊向羅飛所暗示過的,很多人永遠也不會知道這起案件到底有多“經典”。

鄧驊,當時名叫鄧玉龍,他剛剛二十來歲的年紀,但已經顯示出超出常人的思維和膽略,而這兩點正是成大事者必備的素質。在“三一六販毒案”中,他將這兩點素質發揮到了極致,同時也給自己贏得了豐厚的“收獲”。

當警方便衣包圍了交易現場之後,正是鄧玉龍挑起了警方和毒販之間的槍戰,然後他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他從內部突然襲擊,將其他涉案毒販全部擊斃;第二,他藏匿起了一半的毒品和毒資。

雖然鄧玉龍精心謀劃了此事,並自以為操作得滴水不漏,但他的舉動卻沒能瞞過薛大林的眼睛。在案件告破後的第二天,薛大林將鄧玉龍叫到辦公室中進行責問。然而薛大林並不願毀掉自己一手培養出的“金牌線人”,更不想讓自己的赫然戰功蒙上陰影,兩人間的交鋒也因此走向了一個與預期相反的結果:鄧玉龍用自己犀利的口舌說服了薛大林,後者放棄追查並接受了一半的贓款賄賂,同時鄧玉龍承諾將私藏的毒品銷毀。

可是事情卻沒有結束。另外一個人的出現讓情況變得複雜起來,這個人便是在薛大林身邊擔任秘書的白霏霏。當時設備處剛剛從國外購買了一批監聽設備,薛大林也領到了一台,平時都交給白霏霏保管。身為年輕人,白霏霏對這種新奇的玩意兒當然很感興趣,便在辦公室裡試著玩了起來。所以當薛大林與鄧玉龍密談的時候,白霏霏雖然不在場,但她卻通過打開的監聽設備了解到全部的過程,並且這個過程還被錄製了下來。

白霏霏當年還是一個實習生,思想單純,亦沒有什麼社會經驗。當她發現自己崇拜的領導和英雄即將陷入一場非法的交易之時,她感到深深的焦急和憂慮。幾乎未做過多的思考,她隨即便麵見了薛大林,坦白了自己竊聽之事。她苦苦勸說對方懸崖勒馬,千萬不可與鄧玉龍同流合汙。

薛大林被嚇了一跳,不得不耐下性子與白霏霏周旋,而後者顯然不是他的對手。很快,薛大林便摸清了情況,白霏霏隻是一個人偷聽了這場談話,同時她也沒來得及對其他人透露此事。於是薛大林看似接受了對方的規勸,他表示將把贓款和毒品全部上交,並給鄧玉龍最嚴厲的內部懲罰。白霏霏感到由衷的高興,她甚至還主動將那卷錄音資料交給了薛大林處理。

後來人已很難考證薛大林此刻的心路曆程。他是否經曆過痛苦的猶豫和掙紮,或者鄧玉龍再次巧舌如簧般說服了他總之,最終他選擇了一種令人痛心的方式來化解自己所麵對的困境。兩天之後的夜裡,白霏霏在下班的路上溺死於城郊的一條小河中。

身為白霏霏的領導,薛大林“證實”了事發之前白霏霏因為戀愛挫折,正陷於一種極不穩定的情緒之中,甚至多次出現過“輕生”的苗頭。關於戀愛挫折的說法亦得到了白霏霏同學的印證,於是白霏霏的死亡很快有了定性:因情感問題導致的自殺。

世人都把譴責的矛頭對準了白霏霏的前男友——袁誌邦,隻有袁誌邦自己清楚,他在這場事件中扮演著一個多麼委屈和痛苦的角色。

羅飛說得不錯,袁誌邦確實是一個很有女人緣的家夥,而他自己也願意和年輕漂亮的女孩子交往。他的出發點並不下流,他是真的喜歡對方,愛對方,全心全意地投入,全心全意地付出。不過他那時候也隻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處理感情還難說成熟,因此便經曆了幾次分分合合。在如今的社會這也許並不算什麼,可是在當年,在八十年代,這卻給小夥子帶來了非常惡劣的口碑。

袁誌邦和白霏霏的交往也經曆了從最初的甜蜜到後來的平淡,而性格上的不合此時也顯現出來。在幾次衝突和摩擦之後,袁誌邦提出了分手,雖然白霏霏心有不甘,但最終還是麵對了這個現實。不過兩人並未因此而成為仇人,他們仍是很好的朋友——不得不承認,袁誌邦有著某種獨特的魅力,女人即使得不到他,也仍然欣賞他,信任他,甚至感激他,他們仍會保持著很好的交往。

所以,說白霏霏因感情挫折投河自儘,也許可以騙過其他所有人,但絕對騙不過袁誌邦。更為關鍵的是,袁誌邦很容易便會想到白霏霏真正的死因。

當白霏霏自以為說服了薛大林之後,她的心裡是非常高興的。她想要找人分享這份快樂,這時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袁誌邦。當天晚上,她就把這件事從頭到尾都告訴了對方,而袁誌邦當時也沒有多想。要知道,薛大林可是所有警校男生的偶像,白霏霏能在懸崖邊上拯救了對方,袁誌邦甚至還感到過一絲的榮幸。

可是後來發生的事情卻急轉直變。白霏霏莫名其妙地“溺水”身亡,而薛大林則有意把責任引到了袁誌邦身上。彆說袁誌邦本人是刑警專業最優秀的學員,就算他是一個傻子,也能窺視到這些事情背後的玄妙。

袁誌邦陷入深深的痛苦中,他該如何去處理這突然發生的變故

雖然白霏霏其時已不再是袁誌邦的女友,但他卻發誓要為對方討回公道。這便是袁誌邦對待女人的態度與風格,隻要他深愛過的女人,即使分手,但那些承諾過的話語卻永遠不會失效。

袁誌邦說過,他會永遠保護白霏霏,如果有人欺負了她,他一定會為她出頭,為她報仇。

他說過,他就一定要做到!

可是該如何做到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警校學員,袁誌邦首先想到的當然是正常的法律途徑。然而現實是無奈的。唯一的證據,那卷錄音帶已經落入了對方的手中,而薛大林等人相對於自己又處於絕對的強勢地位。袁誌邦清楚地知道,在這條正常的途徑上,他根本就沒有一絲一毫獲勝的可能。

袁誌邦在痛苦和憤怒中掙紮,未來法律的捍衛者卻對法律產生了深深的質疑。他看到了法律製裁不了的對手,也看到了世間仍有許多法律照耀不到的陰暗角落。

袁誌邦決不會放棄自己複仇的計劃,但他必須考慮其他的方法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