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男人不喜歡儀式感的東西,董仲穎對於封王的儀式一點也不喜歡,封王的儀式太複雜了,甚至超過了他的想象。
過去他覺得又當又立是一個形容詞,現在才知道又當又立還是一個動詞。
封王的儀式非常的繁瑣,一方麵需要表現自己一點也不想要封王,另外一方麵要表現自己不得不被封王,這其中的一個度就非常難以把握了。
董仲穎有些羨慕袁術了,袁術不在洛陽,他的封王儀式想怎麼弄就怎麼弄,哪裡需要像他這樣弄的如此複雜。
隻不過,董仲穎不知道,袁術的封王儀式比他的還要複雜,甚至弄上了很長一段時間,還請出了“演員”傳國玉璽。
也是有男人喜歡儀式感的。
封王結束了,董仲穎雖然想要封自己一個懂王,但是朝廷自有法度在,他最後“勉為其難”的給自己弄了一個秦王。
對於秦王這樣的一個封號,董仲穎是滿意的,因為他希望之後的那個絕世猛男可以保佑他,借他一些他的才能。
但是他的手下人卻有些不開心,秦被漢滅,秦王的確不是一個好的稱號,或許有心人想借助著這個稱號壓一壓董仲穎的運勢,唯有蔡邕從封地、習俗、禮製上將這件事情圓了過來。
變成秦王之後,董仲穎自然要兌現自己的承諾了,讓人出兵幫助袁術了,畢竟拿人的手軟,在這個年代,信用還是很重要的。
具體派誰去,他的手下有幾種看法。
一種是派孫權去,這一派的人支持的很多,因為他們覺得孫權和江東的勢力很有淵源,說不定到最後還能在江東渾水摸魚一把。甚至如果孫權可以坐穩江東,說不定可以將江東變為董仲穎的附屬。
“不可。”對於這樣的做法,董仲穎當即就表示了反對,孫權是誰啊?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大魏和蜀國之間反複橫跳的大好兒。
放他回江東,說不定他真的一邊向董仲穎稱臣,一邊割據江東。
隻不過董仲穎的理由說不出口,畢竟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他總不能說這是他做夢夢到的吧。
幸好,他有足夠多的嘴替。
李儒站了出來:“我過去聽聞一個道理,如果真心想要幫助彆人,那麼就一定要幫到底,如果在幫助彆人的時候想著坑彆人,就會遭受到彆人的怨恨,反而不如不幫。”
“孫權的身份過於的特殊,如果我們派遣孫權前去,那麼袁術會憂心我們究竟想要幫助他還是謀奪江東。江東之地對於我們來說太遠了,也沒有辦法很好控製,奪下也沒有大用處,用了孫權反而容易被人猜忌。”李儒說道。
“那麼朱儁可好?”提議的人是張濟。
作為負責統領洛陽軍隊的人,他的關係自然和朱儁不怎麼樣,因為朱儁不是他們的自己人,而是敵人。
他在洛陽的軍隊不僅需要負擔洛陽的防務,還要盯著朱儁的軍隊,畢竟一個不留神相國,不,秦王就要步何大將軍的後塵了,他就變成了涼州人的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