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最近有些發愁,為自己的軍糧發愁。
本來作為客軍來說,軍糧是拿捏他們的一種最好的手段,但是董仲穎的名聲太大了,大到袁術也不會輕易動他們的軍糧。
畢竟李傕背後還有秦王在,秦王一怒真的會打人,而且袁術打不過。
對於李傕的補給,袁術還是很上心的,他從來都沒有克扣過。
但是現在李傕的軍糧卻產生了問題,因為袁術給他的糧草被從徐州來的匪徒,截了好幾次。
李傕想要派兵去護衛自己的糧道,但是不能。因為他是客軍,這樣的做法是對於袁術的不尊重,更何況他還需要和數量遠比他多的太史慈軍對峙,抽調不出更多的兵力。
最為惡心的這一點是,這些盜匪都是從徐州境內而來,誰也說不清楚那些是誰的人?呂布或者是劉備的?更沒有辦法越境去追襲。
糧道經常被斷之後,李傕立刻想到了補救的方法,那就是就地籌糧,他並沒有讓人在就地劫掠糧草,雖然這樣做法是大多數軍隊常用的方法,但是李傕卻沒這麼用。
一方麵因為他是客軍,他劫掠的可能是袁術的地盤,這樣做容易得罪袁術和當地的士族。
雖然糧食的運輸不太正常,但是軍中的軍糧還能維持一段時間,犯不著用上這樣的手段。
另外一方麵,李傕還是有對應的手段的,那就是買糧。
李傕帶的錢非常多,西域的商陸和羌人的“土特產”讓董仲穎非常的有錢,對於出征的客軍,自然非常的大方。
更何況,董仲穎為了讓他封王的儀式簡單一點,他還用了客軍出征在外,有諸多不便,要多帶一些錢財,壓減了封王儀式的規模和步驟,這筆錢自然也到了李傕的手上。
搶糧是不可能的,但是李傕他們可以買糧。
大規模的購買軍糧並沒有提高當地的糧價。
彆人軍隊已經用錢用公道的價格來買你的糧食了,你還要黑心賺錢?哄抬糧價是以為對方的軍隊是紙糊的還是認為對方的刀不快。
像這樣的重擔就落在了李肅的手上。
李肅打仗不行,但是他的交際不行,不是一般的行。
隻要李肅出馬,幾乎所有的豪族都樂意將自己的糧食賣給李肅,甚至還有送的。
對於這些賣糧的豪族,李肅不僅給足了錢,甚至還願意多給,花費一點點小錢來收攏當地豪族的人心,這筆生意是很劃算的。
對於送糧的豪族,李肅當然收下了他們的糧食,這可是友誼的象征。當然他也沒有白拿,他回饋了一些涼州當地的特產給那些豪族。
在李肅的運作下,幾乎居巢周圍的豪族都誇讚董仲穎的仁義和李傕的秋毫無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