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穎作為領導有一個非常好的優點,那就是自己手下做出的承諾,隻要不是很過分,他都會答應下來,即使一開始他不清楚。
比如當魯肅跟隨著李傕的軍隊回到洛陽的時候,董仲穎就親自到了洛陽門口去接他。
畢竟這是當時李肅親口答應下來的事情。
有很多人勸董仲穎不要這麼做,畢竟他們認為江東的一個無名之人是不配讓秦王這樣一個人物如此隆重的迎接。
甚至他們覺得,一個無名之輩都需要用這麼規格的禮儀來迎接,那麼將來更為出名的人物秦王又該用什麼樣的禮節去迎接呢?
對於這樣的問題,董仲穎卻對勸解他的人說道:“我之所以要去迎接魯肅是出於兩個方麵的考慮。”
“一方麵是因為我相信李肅的識人之能,他既然認為魯肅值得用如此高的禮節去迎接他,那麼魯肅必然有相當大的才能。”
“另外一方麵是因為我曾經告訴過李肅,我可以給予他相當大的自由,開出各種各樣的條件去說服彆人。這一次李肅做出了自己的承諾,那麼我必然要實現李肅的承諾,不然以後他又如何去說服彆人呢?”
還有更大的一個理由董仲穎沒有說,那就是他清楚的知道,作為周瑜接班人的魯肅才能非常的不錯,完全對得上他的禮儀。
於是當魯肅到達洛陽的時候,董仲穎帶上了相當多的人,大張旗鼓地迎接他。
魯肅看到這樣的陣勢也有些驚呆了,他想過董仲穎會以隆重的禮儀來迎接他,但是他沒有想到董仲穎的禮儀竟然會隆重到這樣的地步。
魯肅慌忙下拜,感動的對董仲穎說道:“秦王您的威望我在江東都能夠聽的到,對於我這樣的人物您竟然動用了這樣的禮節,讓我有些惶恐。我雖然稱不上什麼智謀之士,但是我會竭儘所能的來幫助您。”
對於魯肅的下拜,董仲穎慌忙將他拉起,對他說:“李肅曾經答應您,我會用隆重的禮節來歡迎您,現在我召集洛陽的高官,打算親自扶鞍下馬迎接您,這樣的禮節足夠了嗎?”
魯肅向前走了幾步,卻搖頭說:“這樣的禮節不夠。”
魯肅的話語剛說完,董仲穎帶來的人中,不少人就露出了憤怒的神色。
他們或許過去見識過禰衡的狂妄,但是他們絕對沒有想到,竟然還有人比禰衡更為的狂妄,完全沒有將秦王放在了眼中。
董仲穎聽聞魯肅的話語卻沒有生氣,他覺得自己的才華遠遠不如魯肅,被他這樣說完全沒有問題,他麵色如常的問魯肅道:“這是我現在能夠想出來的最為隆重的禮節了,如果您認為這樣還不夠,那麼我該怎麼做呢?”
魯肅看到董仲穎的臉色沒有變化,心中充滿了對他的佩服,他多次聽李肅說過秦王的氣量驚人,現在看起來李肅所言非虛。
魯肅就座後,不理會眾人的臉色,這才緩緩說道:“我希望秦王的威德遍及四海、總括九州,之後再對我親自扶鞍下馬來召見我,這才算顯揚我的能力,稱得上足夠的禮節了。”
魯肅的話語讓在場的眾人都哈哈大笑,剛才尷尬的氣氛一掃而空。
在結束了和眾人的會麵後,魯肅又單獨的去求見董仲穎。
他對董仲穎說道:“當今漢室如大廈即傾,四方紛亂不已,現在秦王您占據關中,又擁有雍涼之地,手下豪傑之士頗多。既然您用隆重的禮節迎接我,那麼對於現在的局勢我有一些良策想要告知秦王您。”
董仲穎卻說道:“現在隻有我們兩人,您這樣告訴我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