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和實惠麵前,董仲穎猶豫了很久,最後他選擇了想其他的辦法。
作為一個前現代人,董仲穎也見識過各種各樣的商戰,比如早期公司的股權紛爭這類的。
雖然他沒有參與過,但是他也聽說過不少。
如果將整個益州當做一個公司,劉焉和那些豪族手上占有大部分的股份。
而董仲穎的公司開始了並購的過程,雖然並購的過程很是順利,但是對方公司還是有造成麻煩的能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董仲穎的兩個高官許諾了不少的條件給了股份,但是兩個高官之間沒有溝通,給的股份太多了,導致了董仲穎無法在益州完全控股。
這個時候,該上的就剩下期權和收購了。
用未來可以並購的公司股份置換益州公司的股份,比如經過李肅的努力,劉璋拿到了一個荊州牧的位置,隻不過他的成都太守的職位就沒有了。
董仲穎還拿出了大量的錢,給了那些益州的豪族,讓他們度讓出一部分手上的利益,這樣他在益州才勉強維持住了一個主導的地位。
對於這樣的事情,董仲穎隻是提供了一個處理的建議,但是他手底下的人自覺的按照他的建議去處理的。
雖然這樣處理的方法耗費了大量的金錢,也預先支出了荊州的“收益”,劉焉也依然拿到了一個名不副實的雍州牧。
但是董仲穎的名聲保住了,益州的主導權也依然保住了,現在的益州牧變成了楊彪,這個過去董仲穎的合作者。
楊彪並非獨自一個人去上任的,他同時還帶去了不少京兆的人士,有了這些人擔任益州的官員,讓益州的水更是渾濁了。
就這樣益州平定了,至於李傕和郭汜這兩個人究竟誰才是平定益州的最大功臣,董仲穎並沒有成功做出決定。
隻是給了這兩個人爵位上的晉升,他們的地位還是相當。
至於李傕提出這一切交給上天決定,用出董仲穎給他的“寶物”銅錢的建議,卻被郭汜否定了,因為郭汜怎麼都覺得占卜這種東西絕對是李傕的主場,這其中一定有貓膩。
除了吳匡的女兒多少有些讓董仲穎不滿外,其他人都非常的滿意這樣的日子。
不過董仲穎的不滿很快就忘記了,因為他的日子過的不錯。
“還真是平靜的日子。”政務有著其他人在處理,董仲穎的心思全部放在了舞女上,至於他的後宮,他並沒有怎麼關心,那東西費腦子,不如就在那邊放著。
因為他真的見識到了,自己的後宮非常的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