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在南蠻的日子可以說是不錯了,自從楊阜將南蠻的權力全部放給他之後,他一下子成為了整個南蠻的太上皇。
有不聽話的蠻人,自然有孟家的人和爨家的人去教訓,孟家的人和爨家的人不聽話,自然有李家的人去製裁。
至於這三家一起不聽話,這怎麼可能,孫權在這方麵最為得心應手了,他的身後還有楊阜和楊彪的軍隊,即使周泰帶領的他的那些私兵也可以處理大部分的問題。
甚至他有了一種“此間樂,不思洛”,想當大秦南蠻王的想法。
但是很快他這樣的想法就被他自己否決了,現在他坐穩了近衛騎兵隊副將的位置,他有著大好的前途,怎麼樣能夠止步在此,隻是他在南蠻的日子要好好享受。
當孫權在凡爾賽的時候,李傕可是在凡爾登,在陳留郡地方的他麵對著是袁術和劉備的聯軍。
李傕在一開始的本部人馬後,又斷斷續續補充了不少的兵力,組成了一個強大的軍隊。
他手上的兵力足有十二萬人,是他過去從來沒有帶過的大兵團,和他對峙的劉備、袁術聯軍的數量並不如他,隻有十萬人。但是在戰場上掌握著主動權的確是聯軍的那一方。
因為袁術進入劉備的聯軍並沒有用儘自己的潛力,特彆是袁術,不要說現在加入聯軍的八萬人,就算是二十八萬人,他也有辦法組織。
隻是他聽從了手下的謀士閻象的建議,並沒有組織大軍,反而控製了軍隊規模和李傕的軍隊一板一眼打起了消耗戰。
甚至他本人都沒有前往戰場,反而待在了壽春。因為按照閻象的說法:“決定戰場勝負的並不在於前線的對峙,而在於後續的援軍。現在董仲穎無道被天下人所討伐,李傕雖然有用兵的才能,但是他所用的也隻有手上的軍隊而已,如果仲王能夠找到足夠的兵力,隻要前線的將領不犯錯,那麼最後失敗的一定是李傕。”
袁術覺得閻象的話語非常有道理,董仲穎這個弑君的小人,是什麼檔次,竟然和他一起成為大漢的異姓王。大漢的異性王可以有很多個,但是袁術希望異姓王隻能有一個。
所以,為了成為大漢唯一的王,袁術在壽春乾起了後勤官,向前線不停的補充糧食和兵力。
李傕的日子並不好過,這讓他找巫女進行占卜的興致也小了很多,因為他愁,影響了自己的發揮,如果占卜的時間太短,不容易占卜出結果。
他最希望的就是劉備和紀靈這兩個人找他決戰,他一點也不害怕決戰,一戰定勝負是他們涼州四天王最為熟悉的節奏。
但是消耗戰這樣的東西他真的不熟,特彆是這樣大兵團的消耗戰。
統領十二萬軍隊和統領一萬二千軍隊完全不一樣,所要操心的事情多了不止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