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又對峙了一段時間,袁紹想到了許多其他的辦法,但是董仲穎依然采用了一個字,那就是“宅”,讓袁紹的圖謀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因為董仲穎很清楚,他在用兵上隻是一個泰迪,他為什麼要當自己泰羅來用。
不過這樣的宅也讓董軍的眾將有些騷動,甚至現在在洛陽主政的楊阜都親自寫了信給董仲穎,告訴他洛陽的世家大族對於現在的情況有所不滿,認為董仲穎現在做的是白白耗費糧草。
楊阜在信中最後寫道:“我們對於世家大族的依賴遠遠小於袁紹的,袁紹兵比我們多,糧道也比我們長,每天耗費的糧食必然比我們多。我們應讓兩軍緩慢相持,拖長戰事。至於洛陽和那些世家大族的情況,我想您不用擔憂。”
隨著楊阜的信一同到來的還有很大一批糧食,原來王允得知中原大戰,收縮了西域的軍力,從西域的財貨中拿出了一些“土產”,換來了一些糧食,來支援董仲穎的戰鬥。
果然,和楊阜所說的一樣,董仲穎受到世家大族的壓力雖然不小,但是袁紹麵臨的壓力就更為巨大了。
他大部分的軍隊和糧食都依靠著那些世家大族的“友情支持”,甚至了為了這些支持,他都已經開始“貸款”了,不少的官位已經被他許諾給了彆人了,但是即使這樣,那些世家大族對於現在的戰局非常不滿。
每一天,他們的庫房中的財貨都會少,每一天,他們在袁紹身上的注越來越多,但是袁紹依然和董仲穎相持。
一日,袁紹依舊在帳中議事,商量如何攻破官渡,來獲得勝利。
這時候袁紹卻聽聞袁基來訪,他將袁基迎入帳中問道:“不知道兄長來訪有什麼事情?”
袁基回答說:“我為冀州的百姓而來,我經其野,看到冀州之民麵有菜色。我聽聞幽州、並州、青州等地也是如此。”
“我過去曾經聽人說過‘如果人民疲勞,國家就會瓦解,與其射出很多箭沒有命中目標,不如謹慎發箭,不要輕易出擊。’而您現在的做法就是在漫無目的的射箭。”袁基又繼續說道。
曹操這時候站出來說:“董仲穎將主力集結於官渡,想要與袁公決勝負。袁公以正義敵無道,若不能製,必為所乘,這是決定天下大勢的關鍵所在。”
看到袁基想要反駁他的話語,曹操又繼續說道:“當年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高祖和項羽沒有人肯先退一步,以為先退則勢屈。現在袁公和董仲穎相持許久,情勢已然明朗,絕無回旋的餘地,這正是要堅持的時機,千萬不可坐失。”
袁基聽了曹操的話語說道:“你說的話語很正確,至少在軍事上沒有任何的過錯。荀子曾經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本初能夠有如此的兵力和維持如此兵力的補給,靠的就是那些忠誠之士的支持。”
“我所說的話語並不代表我自己的意思,而是那些忠誠之士所提出來的,過去本初您之所以可以驅逐韓馥靠的就是這些人,您可不能忘記韓馥的前車之鑒。”袁基的話語比起規勸更像是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