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就會敗北,這樣的道理周瑜不明白,這就是他這一次會失敗的原因。砍人講究的是一個氣勢,畏頭畏尾必然會導致失敗。”段煨對董和說道。
“我過去聽說過周瑜的名聲,他並不像會犯如此錯誤的人。”董和回應說。
“人的名,樹的影。”段煨說道,“周瑜並不清楚秦王並不在這裡,所以他用兵必然會提防著秦王。”
“可是秦王用兵的才能非凡,我們怎麼能夠讓周瑜相信呢?”
“很簡單,亂用兵就可以了,隻要借著秦王的名號,即使再胡亂的用兵,周瑜也一定會覺得有深意的,他必然會提防的。”段煨回答說,“我到了荊州之後,曾經多次聽彆人說‘吳人輕而無謀,自古記之矣。孫堅、孫策皆無王霸器。堅輕騎從敵,策暫出遇仇,俱以輕敗。’周瑜這樣的智者怎麼能夠不吸取這樣的教訓呢?”
“現在他領著很少的小弟在南郡周圍和我們對峙,那麼他必然要有所防備,不然孫堅就是他的下場,這也是他不得不慎重的原因。”段煨解釋說。
“可是我們的軍隊和周瑜相當,即使他行動遲緩,隻要堅守在巴丘,我們必然沒有辦法攻破巴丘。”董和提問說。
“周瑜如果主動撤退,那麼我們的機會就來了。攻堅我們不行,追砍落水狗我還是擅長的。”段煨說著引薦了一個人給董和說:“這個人叫董虎,是董家的人,我的一個隊將,和秦王的樣貌頗有相似之處。”
三日之後,周瑜待在營中,突然聽到四麵八方探馬急報,說有董仲穎的軍隊從各處而來,其中更有一隊人馬打出了董的旗幟。
雖然這麵旗幟並不怎麼華麗,看上去和董仲穎平時用的大旗不一樣,但是周瑜相信,董仲穎肯定陰藏於段煨軍中,不然他怎麼會中如此淺顯的計策。
果然,周瑜看到董字旗下有一人孔武有力,騎著一匹烏騅馬,手上拿著大砍刀,準備親自帶領騎兵衝鋒。
“那人就是董仲穎嗎?”周瑜問身邊的韓當道。
韓當並沒有和董仲穎照過麵,但是他聽說過董仲穎的外貌,於是他對周瑜說:“很有可能是。”
周瑜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董仲穎”一馬當先衝了起來,他身邊的騎兵發出了“烏拉”的叫聲。
這一天,孫家的老兵記起了,當年就是在這樣的叫聲中,軍隊一次又一次被董仲穎所擊破的恐懼。
周瑜大叫一聲道:“不好,我中計了!董仲穎的目的是讓我遲滯在巴丘,這樣他就可以從容的合圍我了。”
於是他親自帶領前隊,和韓當等人潰圍而出。撤退過程中,董軍周圍四處鼓噪,似有無數的兵馬前來截殺,周瑜帶領前軍左右衝殺,不顧自己的後隊,等逃回了江夏後,他對韓當問道:“我頭在否?”
這一戰之後,荊州的士人都說:“假仲穎嚇走真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