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的防禦可不是中規中矩的進行防禦。而是有意識的在防禦的時候加入一點進攻。
如果說徐榮所擅長的“彈性防禦”是依靠著空間對對方製造大量的殺傷,那麼張遼的防禦可以稱作“短促突擊”了。
利用對方攻擊過程中軍隊集結、轉化和撤退的空隙,使用騎兵突襲,來產生大量的戰果。
他將自己的手下分為三隊,一隊一百多人,其中的一隊他親自率領,負責防守白馬寺。
而另外的兩隊則另有用處。
“該死!”看著眼前倒在地上的士卒,董承不由的罵了出來。
他沒有想到應該處於防守勢態的張遼會主動派出騎兵出擊,攻擊了他剛剛集結起來準備做試探性攻城的士兵。
結果在短短的一瞬間,那五百名士兵被殺死了一小半,而更多的士兵則硬生生的潰散了。
在斬殺了幾個逃兵之後,董承好不容易重整了隊列,他的這五百名士兵隻剩下一半了。
但是董承的試探必須要進行,他已經沒有退路了。
他又一次組織了進攻,隻不過這一次,他組織了另外的一支軍隊,隨時隨地準備支援。
董承有些不太習慣了,過去的軍隊之中充滿了大量經受過訓練的隊將和骨乾,憑借著這些人,董承能很輕鬆的指揮軍隊,往往隻需要一個命令,那些人就能發揮出足夠好的主觀能動性。
但是他解決掉了這些隊將和骨乾,換上了自己的死士,這使得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降,再加上他的對手是董仲穎,軍隊的士氣自然也不高。
看著手上畏畏縮縮的軍隊,董承隻能夠歎了一口氣,幸好他軍隊的數量還有絕對的優勢,蟻多咬死象,隻要每十個人能夠砍死一個守軍,優勢依然在他的手上。
五百多人的試探性進攻自然沒有什麼戰果,在張遼的指揮下,儘管防守的人隻有一百多人,但是依然很輕鬆的將這些人擊退。
張遼的另外一隊騎兵出現了,這些騎兵追襲了那些潰軍,產生了不錯的戰果。
儘管如此,張遼的臉色依然不好看,預計之中的援軍並沒有出現,顯然洛陽發生了其他的變故,拖住了援軍。
此外,軍隊的交換比雖然到了八比一,但是這樣交換下去很有可能支撐不住的是他。
董承顯然也看到了這一點,他雖然沒有攻下白馬寺,但是他臉上的臉色卻是不錯,隻要再攻擊個四次,甚至是三次,他就可以攻破白馬寺。
至於董仲穎突圍的問題,董承也不擔心,因為司馬懿告訴他,對於這件事情他做了準備,隻要董仲穎晚上突圍,司馬懿至少有七成的把握留下董仲穎的命。
“秦王,現在的戰局對我們不利,而且洛陽的援軍又遲遲沒有到,顯然洛陽發生了變故,不如您將自己的旗號留在這裡,等打退了一波攻擊,您帶上幾個親衛離開。”張遼建議說。
“那你呢?”董仲穎反問說。
“我自然留在這裡拖住敵人。”張遼回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