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各家早早吃過晚飯來老楊家等,怕去晚了占不到好位置。
其實他們想多了,想跟著種冬小麥的沒多少家,也就十幾來戶,都是跟老楊家走得近的人家。
村長跟大家說這事時,有人覺得楊大山瘋了,現在糧食都是見底的,才下雨,田間山裡的野菜長出來了才能吃上兩頓,之前都是一頓。
“有那餘糧拿來種冬小麥,這麼浪費,不如接濟一下我們沒米下鍋的,我們也記得你的好。”
“就是呀,整地費力氣不得多吃點?真沒收成開春還要再整一次地。”
“就是,就是。”附和的人家不少。
村長:“沒讓你們一定要種,隻是有了這法子,到時能收回一地糧食也是好的。想種就種,不想種的不要勉強。”
“人家大山說了,想要種的明天下午到他家看怎麼育苗,還要儘快把地整出來。好了,該乾嘛乾嘛。”
村民們一走一邊說:“還育苗,聽都沒聽過的法子,要真的可行他們這些年也不至於飽不襄腹。”
村長回到家家,他媳婦也是這樣跟他說,村長瞥了一眼她:“那是以前,你也不看看自從小草這個丫頭出生後,他們的臉色像吃不飽的嗎,平時我帶回來的饅頭、肉是那裡來的,彆人怎麼樣我不管,我是要跟著他家走的,連林兒也說他們家好像不一樣了。”
村長媳婦回想一下幾個孩子好像真的不一樣了。
村長:“你娘家要是願意也跟著種一點,麥種你看著辦。”
村長媳婦眼睛一亮,馬上帶上幾斤糧種往娘家走,她娘家人口多,要是能增點收成也好,左右多出點力氣。
跟村長一樣想法的趕緊行動。娘家困難的就帶幾斤糧種去,自家沒有糧種的就回娘家借幾斤。
也有兩家,兩樣都沒有的,一家是狗蛋家,一家是鐵頭家。
狗蛋家裡隻有爺奶和兄弟倆四口人,狗蛋12歲,他弟毛蛋10歲,家裡算是村裡最窮的,狗蛋爹一場風寒沒熬過,走了。狗蛋爺奶放他娘改嫁了。
鐵頭家是爺奶,爹爹和他,今年10歲,也是村裡第二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