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很高興又做出了新吃食,娘家不能參與雖覺得可惜,但也能理解。前兩年家裡困難的時候,是村裡的人伸的手。現在自家好起來了,能拉扯一下村民,不讓自家在村裡一家獨秀遭人眼紅。
閨女跟她兩夫妻說過:大毛四毛讀書天賦都很高,將來肯定要走科舉的,以後能走到那一步現在還不知道。拉扯村民,讓大家的生活都好起來,不求他們以後對哥哥們有助力,但起碼不要拖後腿。
楊大山覺得很有道理,當那就跟李氏商量,現在鹵水和豆製品兩種生意也夠李家忙,以後還有機會做其他的,家人手不夠就請村裡人來做。
臘腸曬好那天剛好大毛他們休假,晚上就請了村長和他媳婦還有楊柏林一起來試吃,正好給幾個讀書的加餐。
蒸了兩根,用時蔬炒了兩盤,一籃子饅頭,兩個青菜一個蛋花湯。
小草姑娘友情提供了一個現代的煲仔和一紙方子,四毛提供理論知識,李氏實操,一次成功。
人都到齊了,飯菜端上桌香氣都飄到縣城了,小草姑娘用力地吸著香味。
【是這個味,太懷念了,饞死我了。】
村長首先夾了一段蒸臘腸,一口咬下去,汁液在嘴裡爆開的一刹那,說不出感覺,再啄一小口五糧液,真是神仙享受。
小草姑娘吃完蛋羹後左手一截蒸臘腸,右手一片炒臘腸,也吃得滿足。
吃過飯菜,村長幾個也沒有著急回家。
村長的見識畢竟比他們廣,又知道楊大山家跟他嶽家做生意,他家時不時也能吃到四毛送過去的鹵下水和豆腐乾豆皮。今天又請他們來,說是試菜,實際是有大事。
“大山啊,這個臘腸味道真不錯,我在外麵還沒聽說過這種吃食,你有什麼打算。”
楊大山:“叔,這是我們前幾天搗鼓出來的,也不知道城裡的人喜不喜歡。我準備明天拿些去酒樓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