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後來吳掌櫃派來跟著老爺子們學的人,在彆處壘了爐子開始烤,沒多久就出現問題。
沒辦法,鄭華明決定在青山村直接請老爺子出山去弄。
就老爺子自己去家裡肯不放心,所以都要年輕人跟著一起,幾個老爺子分頭行動,吉祥酒樓那麼多分號呢,估計有一段時間在外麵了,當然,這是後話了。
之前提議開家具作坊,現在大毛回來了,可以在家休整幾天,這個事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大毛覺得很忙,比在書塾學習都忙。
這天,大家又集中在一起開會。
這次參會的成員除了楊大山家人,村長和楊柏林之外,還有鐵頭爹。
因為這生意是想和村合作,村長是要的話事人,楊柏林是讀書人,鐵頭爹是手藝人。
主持會議的是楊大山,“這次集中大家一起說說話,是我有個想法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的,然後這個想法由大毛跟大家說一下。”
楊大山:隻是讓我主持,沒說讓我把作坊怎麼搞都說,我也想說,但是說不清楚呀。兒子,就辛苦你了。
大毛:爹,是真的辛苦,您不知道我考試的時間裡是多辛苦嗎,我是回家來休整的,還需要想這麼多事嗎?
村長:我倒是想說,但不知道你們想要怎麼樣,也沒法說。
然後大毛把昨晚連夜寫的計劃稿子拿出來給村長看,“村長爺爺,您先看下我的這個計劃書,隻是一個大概的想法。”
村長拿著計劃書認真地看起來,他看完一張遞給楊柏林一張,村長越看眼睛越亮,楊柏林也看得心裡澎拜。
如果真的這樣,那村民至少全年能吃個半飽,不像現在,一年當中起碼有半年是半飽的,另外半年是三分之一飽的,有了這個作坊的分子,雖不能全年都吃飽,量最起碼用不餓肚子了。
等村長把計劃書全都看完了,他忍不住站起身,在堂屋裡轉了兩圈。
“好啊,好啊,這個想法好,要是真正能做起來,那我們的祠堂可以計劃著修繕一下,還要在裡建個學堂,到時我們村也有自己的學堂了,村裡也能多幾個讀書人。”
鐵頭爹不識字,是四毛在旁邊給他念的,他聽完跟村長一樣心裡激動極了。
“這樣的話,家家都不秀餓肚了了。”
眾人的第一個想法都是不用餓肚子,可見這個時代能吃飽肚子是多麼好艱難的事。
農作物產量低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最大原因是各種雜稅,這稅能把老百姓壓死。
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自己都還沒吃上一口,全被稅收收走了。
碰到收成不好的,還要倒貼銀子。莊稼就是老百姓收入的主要來源,收成不好,那裡銀子倒貼,這不就出現賣兒賣女的現象了嗎?
所以現在楊大山一家提出開家具作坊,還是跟村裡一起開,村民參股,這是個天大的好事。
村長:“那這個事的具體怎麼操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