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曬黑(1 / 2)

有了唐言書這個父母官主導推廣宣傳種植新糧種,加上青山村的各家親朋好友的擴散,秋季的紅薯順利在平江縣老百姓家種植。

畝產幾千的新糧種,青山村今天才挖完,第二天就傳遍了周邊村子。

縣衙都還沒有在很多跟青山村沾親帶故的人家已經拿到了紅薯種。

為了避免紅薯爛掉浪費,親朋好友來拿紅薯的時候,青山村的人都教他們怎麼存放。沒有拿到的人家隻能先學會怎麼存放再等著縣衙通知去領。

是的,是去縣衙領,不用錢,隻是現在領多少,收成的時候要還回來,一斤紅薯種收成後還四斤紅薯。

大家提前預料的事情也發生了,就是周邊一些權貴世家聽到風聲,派人來找百姓買,得到的結果是:隻留夠做種的,其他都賣給縣衙了。

這些權貴就想像以前一樣以身份壓人找縣衙買糧種。但沒想到這個縣令比他們更加權貴,他們一些見不得光的手段都使不上,也不敢使。

唐言書還對他們揚言說:你們也彆想著去把老百姓手裡的搶過來。老百姓手裡有多少糧種,能種多少地,我們縣衙都有登記,還記得清清楚楚,要是你們真敢搶了,那我就要找聖人給咱們評評理了。

總之一句話:誰敢來搶糧種,壞我的大事,讓我管理底下的百姓挨餓,我就去誰家裡要糧食去,不給我就我聖人評理。

各權貴世家都想不到,一向風度翩翩的唐公子居然用這麼無賴的方法,可也拿他沒辦法,他把聖人搬了出來,且聖人也隨便他搬,不就是默認他了嗎?

每戶都作登記這個方法還是從青山村的村民個個手拿一張紙條得來的啟發。

他們當時就跟百姓說了,接下來有誰想要強買你們的糧種,你們都可以拒絕,讓他們找縣衙買,因為你們誰家有多少誰家能種多少,來年有多少收成我們縣衙都登記在冊,記錄得清清楚楚。

百姓也有自己的考量,一是怕縣衙到時真的要這麼多紅薯而自己沒種這麼多;二是現在賣了拿到銀子是很爽,隻怕到時這些銀子都買不了幾頓飯的糧食,何不自己種來得劃算。

就這樣,權貴世家不敢搶老百姓的,也壓不過唐言書這個世家公子,派來的人隻能灰溜溜地走了。

也有看不慣他的人,那就是他的上官。

你一個新來上任的縣令,一來就得這麼一個天大的好事,要是其他人肯定想著把功勞往上官麵前送,好得了上官的青睞。你倒好,一來就把周邊的權貴都得罪完了,到時出事可彆想我會站你這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