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不用帶你們兩個?你跟誰?你們要乾什麼?”
二毛:“我要習武,星雲哥說到時送我去軍營。”
三毛:“我要做生意,到時會跟華明哥身邊學習一段時間。”
村長被一萬點暴擊,看人家的誌向多與眾不同,我們家就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供林哥兒讀書,其他孩子都沒問過他們要做什麼,而且其他孩子也沒展現出除種地以外的天賦。
村長不由地看到楊大山:“你們同意他們兩個不繼續讀書?”
楊大山:“他們幾兄妹前兩年就商量好的,要不是壓著讓他們為了多認幾個字,怕是早就不去了。”
楊大山不好跟村長說:我能做他們的主嗎,他們自己就商量好定下來了,這兩個現在還願意讀書,還是大毛和小草兒壓著的。
最後是鄭先生給他們定下的目標:考上童生可以去做生意,也可以進軍營,但最好是考上秀才再去,身上有功名和沒功名行事和升遷機會是不一樣的。
他們為了技多不壓身,咬咬牙,再努力一把。
所以楊柏林這段時間長看到二毛三毛這麼用功,進步也是驚人的,原來不是他們學不會,而是他們不想學。
楊柏林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著村裡這兩年的變化,跟村長說:“爺爺,您看大山叔家現在與幾年前相比,真是一個天一個地啊。我們村的族學什麼時候開始收學生?
到時候儘量讓村裡全部孩子都讀書識字,沒天賦也沒關係,勤能補拙,多學一點總是好的。”
是的,前兩年開家具作坊的時候就說了要開族學,現在學堂基本上已經建好,差桌椅板凳這些設備,更重要的是差夫子。
“夫子的事,明天大山叔送我們去鄭府,爺爺您看要不要跟著一起去,問問鄭先生或是縣令大人他們有沒有推薦的人選。”
村長點點頭說:“嗯,好,那明天我就跟著一起去,請他給出下主意。”
村裡這個時間很熱鬨,下工回家的,種地回一的,個個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村裡很多人都建了新房子,雖不是什麼青磚大瓦房,但起碼沒有破破爛爛的茅草屋了。
以前一到下雨天,外麵下大雨,裡麵下小雨。下雨天都不敢煮粥喝,怕越喝越多。
現在村裡大部分人都有工作,不是在家具作坊就是在繡坊,每月收入也不少,加上這兩年老天爺賞飯吃,沒有天災,還有高產糧種,所以家家戶戶都有餘糧餘錢,可不就笑容滿麵嗎。
要說楊柏林這人的人品還真不錯,前幾年村裡隻有他一個孩子在外麵讀書,全家可是勒緊褲腰帶供他,什麼好東西都是先緊著他,自家爺爺又是村裡的一把手,他說一沒人敢說二的。
楊柏林不止不驕不躁,回來看到村裡的大爺大娘們也是彬彬有禮的,農忙時節放假回來也會下地幫忙,沒有像電視裡看到的那種鄉下人看不起鄉下人的讀書人的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