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京都?”幾個長輩一起看著他。
“是的,前段時間中了舉,先生說先去京都準備年後的會試。”大毛對大家說,其實是對幾位長輩和小草兒說的。
“你一個人去京都還是跟四毛他們一起去?”楊大山問。
“爹,我也是要跟著先生去京都的,我還跟著先生讀書呢,先生讓我一起去,到時看看能不能考中京都的書院。”
“柏林哥也一起去,我在府城的荷花園搞好了已經開始運作了,這裡有華明哥和星雲哥的人看著,我目前沒什麼事,華明哥讓我也去京都看看見識一下。”
三毛、四毛跟他們一起早就知道了,這次去京都四毛也跟著去,主要是他現在也跟在先生身邊做學問,先生去哪裡他自然也是要跟著去的。說是試著考國子監,能考進就去讀,考不進也可以考其他書院,京都的書院與府城的相比還是有優勢的。
之前大毛和楊柏林中了舉,提前寫信回來說不要太高調,等更進一步的時候再說。收到消息後,兩家一商量,就請村裡走得近的人一起吃個飯就算了。
是真真的低調,主要是他們怕太高調了,到時被人查出更多的事來了,知道他們跟鄭先生和齊星雲走得近,個個都來巴結,沒完沒了。
更重要的是他們個個都不在家,如果有人起了歹心了他們也不知道,家裡人都是純樸的,對人沒有一點防備之心,所以還是一如既往地低調吧。
安安靜靜的做個舉人也沒有什麼不好的。等到更進一步時,一起把大家的下巴都驚掉吧。沒進一步也沒關係,有個舉人的身份也是可以做官的,隻是隻能做小官而已,有齊星雲做,做個官是輕而易舉的事。
早兩年平江縣的縣令換了人,唐言書調回了京都,現在的縣令也是鄭先生他們的舊認,但不如以前和唐言書那般走得近。所以楊大山家和村長雖然出了個舉人,平時都不太提起,隻說是在外麵讀書。
最著急的是楊柏林的娘吳翠平,楊柏林比大毛大四歲,現在都二十出頭了還沒成親,彆人跟他同齡的人孩子早就滿村跑了。
媒婆也三天兩頭過來為楊柏林提親,但都被村長媳婦打發了,理由是:孩子還在讀書做學問,現在正是關鍵時刻,不好為了成親的事分心,還是等過兩年再說。能怎麼辦,吳翠平也隻能接受,她也不想讓兒子分心。
最重要的是,鄭先生說了,更進一步有更多的選擇。
大毛也到了成親的年齡,早兩年楊老太他們也曾經著急過,但被小草兒的一席話讓他們的心落到了該有的位置:小草兒說哥哥如今是秀才了,以後是要考舉人進士的,哪裡能被婚姻絆住腳。而且以哥哥的條件,將來肯定能娶個更好的嫂嫂回家。”
楊老太和楊大山夫妻倆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也不再催促大毛的婚事了。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大毛和楊柏林外加一個四毛繼續專心讀書,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夠金榜題名。
家裡人則是為一家人的生活平靜而充實勞作著,都在朝著美好的未來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