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舅的大兒媳婦說:“爺,話可不是這麼說,雖然方子是他們的,但做活的一直是咱們家,他們可是一分力都沒出。要是出錢買方子,這些年分的銀子早就足夠把方了買下來了,再繼續分他們家不就是占咱們的便宜了嗎。”
繼續給楊家那邊分銀子,自家拿到的銀子就少了,到自己小家的銀子就更少了,要是把那五成留在家裡,每年小家分到的銀子就會多上一倍,這樣多接濟幾次娘家也可以。
“就是呀,所以我們才跟姑姑提這事的,還有,我們家這麼多人,弟弟們一個接一個地成親,娶了媳婦回來又是一個接一個地生娃,哪樣不用錢。”李三舅的大兒媳婦也說,她娘家條件也不好,自己小家多分點銀子,娘家也能過得好些。
“爺,雖然我們家看著家底不差,但實際有多少家底您二老和爹他們不是最清楚的嗎?而且姑姑家可不差我們分的這一點銀子,剛才她可說了,好像小草兒又搗鼓出一種叫什麼皂的,到時他們家又有一個進項,比我們家可強太多了。”李大舅的二兒媳也接口說。
三位舅母其實對兒媳說的也是心動的,誰不想家裡多點進項,自家孫子都這麼大了,還有兒子沒成親,這麼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多少都有點不方便。這些年三妯娌住在一起雖然沒有什麼大的爭吵,但是小茅盾還是不少的。
如果家裡留下五成份子,那多分點銀子也能早點給孩子們另外建大房子,住也住得寬鬆些,還能接濟一下娘家。所以她們三妯娌才沒有阻止兒媳婦說這些話。
三位舅舅豈能不知道他們的意思,主要是嫌現在給小家分的銀錢少,還有孩子們也都大了,確實花錢的地方多。
“雖然是這樣,但也不能是我們家提出來,你們這樣不是把我們架在架子上烤嗎?”李大舅早就知道人多的好處和壞處了。特彆是娶了媳婦後,各種心思都出來了。
就看兒子和侄子就知道了,以前他們是多麼團結,結果一娶了媳婦回來,妖娥子窮出不同,哪天誰多乾了一點點活都要斤斤計較,一天一個樣。
這邊三個舅舅還沒想好這個事的對策,那邊就聽見二舅母問。
“不知道妹妹他們家那個什麼皂的事有沒有什麼計劃,要不我們去他們家說說,看能不能我們兩家一起做?”
李老頭和李老太對視了一眼,心裡都冷哼一聲,當楊家全部是傻子嗎,這邊剛要收回人家的分成,另一邊又要找人家合作,多大的臉,你就不怕人家對鹵水的要分成不放手嗎?
但是他們倆現在的話不好使,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還能看顧他們幾年,到時還不是由兒孫作主?而且看著閨女剛剛跟幾個嫂子和侄媳婦聊天時的樣子,對自家人提出的建議也是十分認同的。女婿也不反對,顯然是同意的,就看他們回家是怎麼跟家裡的老太太商量。估計也會同意吧,畢竟當年那麼艱難的時候我們還接濟他們家。
李老頭在這裡胡思亂想,李大舅在那裡說:“肥皂的事你們不用想了,這鹵水的事你們還沒搞清楚呢就想著人家的另一項營生?”
“爹,我們的生意現在多難做您又不是不知道,雖說我們經營的時間最長,味道也最正宗,但架不住彆家比我們便宜,現在我們的利潤這麼少,也是該想想做些其他營生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