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正要跟你彙報呢,沒想到你的電話先來了。”袁傑笑道。
朱振華一聽袁傑的語氣,不禁一愣,“怎麼,今天體檢室有人來?”
袁傑嘿嘿一笑,“何止是有人,你猜猜來了多少人?”
朱振華壓根不給袁傑賣關子的機會,“有屁就放。”
袁傑立刻正色,“四十九個。”
朱振華一驚,嗓門提高了好幾個分貝,“多少!?”
“四十九個?你沒跟我開玩笑!?”
袁傑得意道,“我哪敢騙你,千真萬確,不信你問秦風。”
秦風……對了,會不會是這小子乾的?
“你把電話給秦風。”朱振華道。
袁傑隨即將手機遞給秦風,示意朱振華讓他聽。
秦風接過電話,“院長,什麼事?”
朱振華直接問,“來體檢的人是不是你叫的?”
秦風解釋道,“我讓楊娜娜她們在上發了個消息,不過我也確實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過來體檢,今天的效果出奇的好,袁主任和我今天一天的接診量已經達到了七十五個,已經破了中醫科之前的記錄了。”
七十五?
朱振華一愣。
這個數字自他接手衛生院以來,中醫科就從未達到過。
沒想到剛開設體檢室,接診量就達到了七十多。
那距離破百似乎也不遠了。
要知道,接診量的多少,就意味著規模的大小。
正如此前肖磊說的那樣,營收的多少代表著患者對衛生院的新任與肯定。
其實這話說對了一半,真正使患者相信衛生院的,不是營收,而是接診量。
隻有當更多的病人都來這裡看病,才能說明這裡的醫生值得信任。
營收隻是在這個基礎之上,額外獲得的一個收益罷了。
當然,一味地接診量,也並非全然是好事。
要把接診量和治愈量結合起來,才算得上是一個好的模式。
否則隻是讓病人多來衛生院,這不就是在鼓勵醫生想儘辦法把病人留在醫院麼?
“看來是得找醫生來衛生院輪崗了……”朱振華喃喃自語。
他還說體檢室剛開,應該要過上一段時間才會忙起來。
哪知道第一天就有了這麼高的接診量,再這麼搞下去,光是靠秦風和袁傑根本撐不住。
工作強度太大了!
“院長,你剛才說什麼?”秦風沒聽清朱振華的低語。
“我是說,你們辛苦幾天,我去跟鎮上的幾個老中醫聊聊,看看他們願不願意來院裡輪崗。”朱振華道。
秦風頷首,的確,以體檢室今天的火爆程度,往後來的人隻會更多。
一旦接診量破百,那他和袁傑兩個人幾乎就等於是全天候轉動,一刻也不能停歇。
一個星期還行,時間長了,鐵人都得化。
彆看中醫隻是三根手指頭搭在病人手上,那玩意是很耗費心神的。…
你得用心去感知病人身體裡的情況,可不是憑空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