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走,還是留?
“朱院長,這個體檢價格,能否降低一些,我感覺太貴了,咱們中醫要是賺這樣的錢,可太有損醫德了。”陶源皺眉道。
黃中元和蔡立祥也深表同意。
朱振華卻是一笑,“幾位,你們覺得中醫式微,是因為什麼?”
陶源想了想,“是因為西醫的打壓。”
朱振華搖搖頭,“錯了,這不是根源,根源在我們,在中醫本身,你我都很清楚,中醫學起來很困難,它的關鍵在人,學的人少,能成大師的更是寥寥無幾,群體少又沒有‘回頭客’,哪裡能產生經濟效益,長此下來,中醫如何能不式微?”
“反觀西醫,他們能成規模,能成體係,能批量生產醫生,還能產生經濟效益,在如今這個經濟社會,他們如何不強大?”
“我們想改變現狀,唯一的辦法不是去對抗西醫,而是對抗背後的藥企,醫療器械廠商,既然他們費勁千辛萬苦造出來的機器能夠收病人幾千上萬,那為什麼我們中醫學了一二十年的知識,就不能收一兩百呢?”
“中醫不該是廉價的東西,我們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不要再故步自封了,醫德固然好,可也得能生存下去,吸引更多的人進來,把中醫隊伍壯大起來,徹底改善老百姓的整體健康水平,這樣比起為病人節省那幾十百把塊而言,意義更大不是嗎?”
當院長那麼多年,朱振華不僅清楚中醫的困境,也清楚西醫的困境。
正因為西醫學的那套醫學知識,使得他們根本無法脫離醫療器械的控製。
久而久之,便被徹底綁架在了這條利益鏈上。
很多醫生其實醫德並沒有問題,病人的醫藥費也沒有全部進到醫生的口袋。
市裡一個普通的醫生,每月的薪酬並不高,在同等工資條件下,他們的工作量至少是彆人的三倍。
全年無休,隨時待命,這八個字就相當於是醫生頭上的緊箍咒一般。
那病人的錢到了誰的手裡?
藥企,醫療器械公司手裡。
當治病救人是一門生意後,藥就變成了商品,那什麼是好商品呢?
吃了就能康複的藥?錯了,那是好藥,卻不是好商品。
好的商品應該是吃了沒事,不吃才有事。
當病人的錢都到了這些利益集團手中,而矛盾又被轉嫁到醫護人員那裡後。
真正得利的人便能置身事外,不辭辛苦的人便成了槍口的第一道防線。
中醫又何嘗不是一樣的犧牲品。
“朱院長,那些大道理我不懂,我就隻想知道一個問題,我看病,院裡會不會收黑心錢?”黃中元道。
“不會。”朱振華斬釘截鐵,“體檢隻是中醫科的嘗試,如果鎮上的大部分人都認可了中醫,我們會進行二次改革,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中醫科所屬醫生看得好病就收錢,看不好病醫療費如數奉還。”
謔!
真有魄力!
三個老中醫也被朱振華的這番話給震撼到了。
看不好病醫療費如數奉還,這話要是說出去,恐怕鎮上的老百姓都會首選衛生院的中醫科了。
畢竟看的好,我給錢也值,看不好我也不虧!
對老百姓來說,這絕對是利好消息,而對醫生也是一項挑戰。
當然,能夠應對這項挑戰,並且成功的醫生,恐怕今後在鎮上的名氣也會與日俱增。
“好,朱院長,我答應留下!”
“我也答應。”
“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