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精美包裝下的一堆陰寒之物(1 / 1)

“秦風,為什麼要我走不動路了再過來,現在不能治?”孟瀅有些奇怪。治病難道還要挑時機?再說了,自己都疼的走不動路了,哪裡還能跑到衛生院來。這不是為難她麼。秦風知道一般人不懂子午流注,所以很難理解“病氣”這個概念。“當然可以治,但是效果沒有你疼起來的時候好,這會給你針灸的話,隻是讓你這個月可能不會有什麼事,可等你真正疼的時候再來,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具體的東西我三兩句也跟你說不明白,總之,我能幫你徹底解決。”秦風道。如果是以前,秦風還會跟孟瀅嘮嘮嗑,講講中醫治療的原理。但是現在沒辦法這麼乾了,畢竟人太多了,要是誰都聊上兩句,那他還看不看病了?孟瀅雖然還是不懂為什麼,但她心裡卻更為踏實了。本來她也不是想真的了解中醫,隻要秦風能夠把自己這個問題給解決了,那麼原理是什麼,根據又在哪,她一點都不關心。“行,那我下次疼的時候再來,你什麼時候下班?”孟瀅道。秦風看了看牆上的時鐘,“還有三個小時。”“那我就在外麵等你。”孟瀅道。秦風點點頭,隨後便叫上下一位過來體檢。閒來無事的孟瀅也在衛生院裡轉悠起來。她發現衛生院裡,中醫科這邊的人,要比西醫科這邊多一些。這是她在市裡都沒有見過的景象。比如鬆江中心醫院和鬆江中醫院,這兩個醫院的接診量基本上是三比一。但是鬆江中醫院這一的比例,還要算上醫院裡的西醫,因為中醫院裡西醫也是占大頭的。所以,真正要統計的話,西醫和中醫的接診量,基本上可以達到二十比一的程度。甚至真實情況比這個還要誇張!一個小小的衛生院,中醫科也成立沒多少年,除了院長和主任,就隻有秦風這個實習醫生是中醫了。就是這麼點規模的中醫科,竟然在接診數量上比西醫科還要多上一些。可見藏龍衛生院的中醫科在老百姓心目中,也有著一定的地位。畢竟中醫看病是拿不出什麼數據的,唯一能夠說話的東西,那就是療效。而老百姓恰恰最需要的,就是療效。不過看了一段時間後,孟瀅也發現了一個問題。中醫科雖然接診的人很多,但是科室缺的東西太多了。第一就是缺醫生。周興昭和韓俊成這兩個醫生她是知道的。但以中醫科的情況來看,他們根本不能臨床治病。門診室裡的老中醫孟瀅不認識,不過想來也應該是衛生院請來幫忙的。可即便是有老中醫在這,以衛生院現在的接診規模,依然夠嗆。她坐在大廳整整一個小時,體檢室的隊伍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這就是最好的證明。第二個就是科室的病房沒有利用起來。估摸著可能是中醫科療效太好,很多病人都不需要住院,所以就閒置在那裡,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在這方麵,西醫科的病房就要比中醫科這邊多了近一倍,且基本上每個病房都有人。第三個就是資源分配的問題。中醫科因為不需要大量的儀器設備,所以成本這一塊就隻有兩部分,醫生和中藥。鎮裡的撥款不多,對衛生院來說也隻有兩三成。這兩三成如果用來建設西醫科的話,那麼是遠遠不夠的。但如果用在中醫科,那就綽綽有餘了。不過這三個問題歸根結底都指向了一點。中醫不夠!孟瀅在看秦風給人體檢的時候,每個病人診治的時間不會超過四分鐘。也就是說,做一個全身檢查,中醫隻需要四分鐘就夠了。很快是吧?但西醫科這邊用的是儀器,基本上隻要有醫生在,這些儀器都是連軸轉的,等的時間是患者的時間,儀器不用等。所以,西醫科做檢查的話,消化的病人不見得比中醫少。畢竟人不能跟儀器比,儀器不需要休息。但是中醫有個好處。不用重複檢查!患者如果去了西醫科,哪怕是外傷,每天也會進行一係列的內部檢查。孟瀅拿到的數據顯示,一個腿部受到重擊出現紅腫淤血的患者,到醫院進行檢查的話,醫院一般會讓患者住院觀察至少三天。而這三天下來,算上檢查和治療的話,基本上費用是在三千以上。中醫科比較厲害的針灸師,即便是紮針紮一個星期,費用也不會超過五百。當然,這是在僅有紅腫淤血的情況下,如果有骨折,五百肯定是不夠的。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要是真骨折了,那顯然三千也是絕對不夠的。所以,中醫在檢查上可能無法取勝,但是在療效與價格上,就要比西醫人性化的多。藏龍畢竟地方小,大多數人都沒什麼錢。如果大力發展西醫科的話,很多人都會因病致貧。現在是鞏固小康成果,發展鄉村振興的時刻,縣長在這個時候讓她扶持中醫。顯然也是看到了中醫廉價又有效。這與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一致。坐在大廳裡的孟瀅一邊思考一邊在電腦上打字。她在優化自己的方案,儘量把能想到的東西全都寫進去。不知不覺間,時間也過得相當快,眨眼的功夫就到了中午十二點。還在悶頭碼字的孟瀅忽然感覺身旁有人站著。抬頭一看,赫然是秦風。“忙呢?”秦風笑道。孟瀅合上筆記本,“沒,寫點東西。”秦風點點頭,“走吧,到飯點了,我請你去外麵吃點。”孟瀅搖頭拒絕,“算了吧,最近添加劑的東西傳的沸沸揚揚,咱們還是吃健康點,要不就在你們食堂。”最近因為網上一個視頻博主的緣故,導致添加劑進入了大眾視野。現在所有人基本都對市麵上的食物以及各種製品產生了警惕心。在家吃都提心吊膽,更何況是在外麵。那就更害怕了!誰敢保證商家能在利益麵前守住良心的底線?秦風倒是無所謂,“行,那走吧。”二人隨即來到了衛生院食堂。他們兩人也很快被其他同事給發現了。尤其是方訓茹和幾個護士。她們看到秦風跟一個女孩子走在一起,還去了她們的食堂,頓時開始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誒,方姐,那就是你給秦風介紹的對象嗎?”“看著還挺高,條子不錯,屁股翹是個好生養的姑娘,前麵也大,奶肯定是不愁的,臉蛋也不錯,跟秦風站在一起還挺相配。”“不愧是方姐,介紹的還挺靠譜,聽說還是在政府機關工作,待遇可比咱們好。”聽到姐妹們誇孟瀅,方訓茹臉上也有麵。她嘴角微翹,“我眼光能差麼?跟你們講,這姑娘家裡的門檻都快給人踢破了,一個都沒答應,我一出馬,把咱們秦風的條件一說,人家立馬就同意了。”一個護士道,“秦風這條件,到哪找不到對象啊真是的,我要是年輕個十多歲,我早就撲上去了。”姐妹們頓時笑得花枝招展,“你還真是不害臊,不過秦風要臉蛋有臉蛋,要醫術有醫術,那些專家教授都比不過他,這樣的條件,就算是再城裡打著燈籠都難找,要我說啊,這姑娘碰上秦風,真是撿著大便宜了。”“誰說不是呢,誒,等會,他倆這是第一次見麵嗎?要是第一次的話,怎麼能跑到咱們食堂吃飯呢,這不顯得秦風摳門麼,唉!這小子怎麼關鍵時刻這麼不開竅啊!”方訓茹等人聽到這話,也立刻意識到了問題所在。男孩跟女孩見麵,第一印象很重要。除了外貌之外,個人的氣質、談吐、三觀等等,都在考察範圍之內。這第一次見麵就吃食堂,多多少少都會顯得有點摳門。幾人見狀,急的跳腳,恨不得現在就拉著秦風將他踹到院外找家環境好點的西餐廳吃飯。可二人已經往食堂走去,這個時候提醒顯然已經晚了。秦風並不知道,自己跟孟瀅吃個食堂,外麵已是討論的張牙舞爪。打完飯,兩人找了個空桌。秦風率先開口,“閔嶺村的那些村民怎麼樣了,毒素的源頭找到了嗎?”孟瀅回道,“沒有,你們院裡給出的依據是水源跟村民家裡的添加劑混合進入人體後,產生了化學反應,製造出了一種毒素,這種毒素還沒分析出來,我們已經送到省裡的研究所了,昨天縣長問了研究所的人,他們說不排除添加劑和水源產生化學反應的可能,顯然,他們也認可這個猜想。”“說實話,在這之前,我根本不會想到添加劑居然還能傷害人體,你看網上的視頻了嗎?也是關於添加劑的事,雖說有很多媒體站出來辟謠,說這些添加劑符合國家標準,吃了沒事。”“但是,當所有的食品都含有添加劑的時候,我們吃的量加起來是否又符合國家標準呢?這個問題至今都沒有一個媒體能夠回答,你是中醫,你怎麼看呢?”這些天看了科技狠活的視頻後,孟瀅已經對添加劑這個東西產生了陰影。感覺現在吃什麼東西,都得看一下配料表。可是看了配料表之後,她就發現什麼東西都不能吃。這就有點離譜了!感情這是給了她兩個選擇。要麼現在就餓死,要麼以後病死。秦風明白孟瀅這種擔憂。添加劑這種東西,秦風老早就知曉了。隻是一直不會去在意罷了。因為這些東西,中醫早就看透了。“我怎麼看?躺著看唄,現在這個時代,很難會有純天然的食品了,就好比這碗裡的白菜,你想吃純天然的,可以啊,自己種,不撒農藥不施肥,你看你能種的活不。”“種不活,那就隻能依靠菜農,你去買菜會買品相不好的白菜麼?不會,你看到蟲可能就惡心的吃不下飯了,那就挑品相好的,品相好的看著都新鮮,一點蟲沒有,但一個蔬菜連蟲子都無法生存,你覺得它上麵會有什麼?”“所以,想要吃的完全健康,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再說了,我們人體也並非一定要完全健康才能生存下去,你看臨床上,有很多病人一輩子無病無災,可有些卻突然離世,有些人磕磕絆絆,過段時間就有點小病,卻活得久,為什麼?”“人的身體本來就應該適當接受外部環境的各種挑戰,溫室裡的花朵看著美麗,可環境一改變,它就得死,添加劑的確危害身體,長期吃的話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無論它劑量有多低,化學製品在身體裡本就很難排出去,時間長肯定會有問題。”“但是,我們生活中也無可避免地會接觸添加劑,不能因為吃了有害,就什麼都不碰,那是扯澹,隻能說儘量少吃的同時,也要想辦法提高我們自身的免疫功能,二者達到一個平衡,那麼添加劑的危害就會降到最低,我們既能夠享受美味,又能夠保持健康,多好。”秦風心態相當樂觀。他很清楚現在的人已經離不開科技,離不開化學製品了。所以一味的抵製那是癡人說夢。唯一的辦法就是減少食用,提高抵抗力。化學製品雖然難以吸收,且毫無營養,但隻要身體裡的陽足夠,火足夠,那麼這些東西照樣能夠排出來,隻是時間上可能會長一點。說白了,化學製品在中醫理論中,就是陰寒之物,吃多了積累到身體裡麵,就會助長陰氣,慢慢讓身體裡的陰虛逐漸轉化為陰實。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疾病年輕化,青少年腫瘤癌症數量倍增的原因。可樂、雪糕、蛋糕、人造血、沒有牛奶的純牛奶……一個個被精美包裝的美食之下,不過就是一堆毫無營養的陰寒之物。“保持平衡?”孟瀅覺得這個概念有點新鮮。好像中醫就喜歡講平衡。難道平衡了就沒有疾病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