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單在這兩千多人麵前,張巡可稱之為一呼百應。在雲集到郡城之前,張巡已經在內部同一眾張氏子弟通過氣了,場上全聽馬雍吩咐,不會要你們捉對廝殺,或者擺出什麼方圓大陣的,就是立個場子,熟悉一下萬人配合罷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馬雍非常清楚各鄉弓手的實際情況,能夠在各鄉官紳子弟的帶領下,張列好旌旗,站定在提前指劃好的位置,就完全足夠了。
實際上操演的,還是跟著馬雍已經操練了超過兩個月的兩千羸兵,以及趙淮派來的一千羸兵,這些兵表演一個層列而前,叢叢進,叢叢退,聽得號令,曉得金鼓,明得將帥。
主要內容還是立住陣腳。
表演疊發疊進,能夠使用駐隊射擊之術,五層累累相加的兵,隻有馬雍前前後後用高薪招募來的三百多勇敢效用。
勇敢效用確乎是不同的,披灰麻白甲,胸前合掩心鏡,頭戴鐵盔,兩臂係革製披縛,疊發疊進,弩箭如飛,矢急如雨,瞧的滿郡的縉紳百姓歡呼鼓掌。
大約和當年在汴京城內,官紳百姓看帶宋的禁軍,於金明池內奪標表演時的想法是一樣的,主打一個熱鬨。
後麵作為背景的鄉兵弓手,叢列層層,搖旗呐喊。張巡這才明白為什麼很多時候,官府會抓大量的百姓充軍。平時用來乾活,打仗的時候就在後麵高呼,不明真相的話,確實挺嚇人的。
前頭的兵能戰,中間的兵能守,後麵的兵能喊。要是交戰的三板斧沒把前陣的兵打潰,全軍掩殺上來,帶著的百姓捆人也是一把好手。
順風仗,連小日子的農民都會落武者狩。中原的農民當然不會太差,君不見水旱蝗湯裡的湯被農民繳械。
頭一天的“表演”是給太守老爺和縉紳們看的,他們看的歡喜,才能籌糧募款。之後十天的會操就是真的會操,張巡反而看的比較仔細。
對於這些事實上不過是一般農民的保甲弓手,馬雍同樣不做什麼太過嚴厲的要求。真會使用弓箭的在前,隻會扛著槍棒長牌的在後。
平素謹記跟著大隊動,到哪裡都要看著旗幟,緊隨大隊。真要遇敵,前排放箭,亂放,不指望什麼齊射漫射,那都是操練過的官軍才有的本事。保甲弓手遇敵能放出去三支箭就是勝利,放完就退到長牌手後邊。
能射就射,不能射拉倒。
搖旗呐喊,壯軍膽色。最前排的官軍要是敗了,他們也一定會敗,都是被席卷的存在,徒有人數而已。
十天的操練,能夠熟悉跟著大部隊一起行動,樹立一個抱團才能夠活下去的信念,就算是沒有白會操。另外就是認清楚旗鼓,知道哪個是將旗,哪個是指揮旗,上了戰場跟著旗走。
“已屬可用之兵。”這是馬雍的評價。
“這就可用了?”這是張巡的疑惑。39288685。。
穢多非人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