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奪軍五千助守城(1 / 2)

張巡還瞧見了自己的二姐夫趙肜,他就被挑了東南第四準備將,擔任溧陽副統製。其實也挺正常,他叔爺爺是宰相冀國公,蔭一個郎官太輕易了。

諸將被趙淮哄著,隻各自帶了幾十名親將,就奔赴行在。臨行前,趙淮還以張巡的名義,一人贈予了他們千貫。

就算朝廷不怪罪他們,下麵的公文行走,辦事請托,也得花幾個錢。有千貫在手,至少不會受到刁難。

早說啊,早說我多給他們幾個子了。

嗐,這會兒人都送走了,還說這些做什麼。難得親家能見麵,趙淮帶著趙肜同張母好一番敘舊。張母還問二姐咋樣啊,你們夫妻兩個也有兩個孩子,要是能帶來讓她瞧瞧就好了。順道張母還把自己的三個孫子孫女介紹給二人看。

等家庭聚會結束,趙淮才坐下同張巡說話。首先是感謝張巡能夠協助馬雍募兵,其次是誇讚張巡把這五千人留下來很明智,最後是詢問張巡對眼前情勢的看法。

確實是宰相家出身的大將,說話很有條理,明明白白,就這麼些事情。作為老張家的親家,現在還擔任一路監司,趙淮是把張巡當成至親子侄輩來看的。

馬雍那兩千多三千人,張巡另有私心,但確實掏了錢,謝就謝了。至於留下這五千人嘛,那張巡還真沒想那麼多。

就是那句老話,我自己是準備跪地投降了,但不妨礙我推崇尊敬那些有氣節,抵抗到底的人。

花兩個就花兩個,反正預備給伯顏的那些孝敬,張巡已經準備充分了。隻要常州能夠完整的保全下來,花出去的全都能夠賺回來。

但既然趙淮問了,張巡隻說自己和張世傑、王安節他們有舊,人家勢窮來投,不接納他們就是沒有道義的行為。君子重信重諾,待友亦誠,不能因為時局的變化而有所變化。

一開始張巡隻想恢複一下自己在常州鄉親們眼中的形象,好將來帶頭投降來著。也不知道怎麼著了,越傳越離譜,現在已經把張巡誇成江左第一俊了。

說得好像天上少有,世上絕無一般。

也就張巡自己沒感覺,外頭的官紳士大夫階層,都說張巡是天下至孝,爹死了守孝四十八個月。彆人每天也就給父母問問安,張巡甚至每天觀察父母的那啥,以至於為母親準備綿紙。

真的要入新版二十四孝啦。

新版三字經也可以,“香九齡,能溫席”或許就得改成“巡九齡”。

至於一般的市民和農民階層,那傳得更加懸乎,說張巡身長九尺,用黃銅大鐧,開山分水,能擒龍伏虎,勇力無雙。

不能再傳了,再傳張巡要立地成聖了。

可現在沒辦法,人設已經立了起來。那接納張世傑他們,就成為事友以誠,必須要做到的事。

對於這種解釋,趙淮自然認可。他也聽到了許多傳言,雖然子不語怪力亂神,可張巡慷慨義氣,才愈孝廉的事,他覺得總有七八分真。…。。

像是守孝四十八個月,那是真的,因為是張逞按著張巡在家蹲了四年。

怎麼查都是真的,全郡皆知。

最後問的那個眼前的情勢?那我怎麼說?鄂州丟了,長江天險已經被蒙古人所打破,現在是蒙古人據有上江,而宋朝廷據有下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