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馬回家,家裡自然一切都好。先前近支和親眷出了兩個進士的喜悅還沒過去,張母作為親姑姑,已經給李讓準備好了平素要穿戴的公服,染色還是她親自盯著人去辦的。
當前這會兒,正在猜測自己的好大侄兒能夠中第幾名。名次高一點呢,起步就高一點,彆像他爹似的,六十多了才升遷到待製,這輩子是摸不到執政的邊咯。
“表兄文章是好的,自然名次不會差。”張巡反正不潑冷水,跟著張母吹唄。
“無錫李氏乃是詩禮之家,人所共聞的。”大嫂真氏在家,就得侍奉婆婆,所以侍立在張母的一側。
倒是她的兩個女兒坐在下邊兒,正在望著前廳院內含苞待放的杜鵑。今年春天雨水確實見少,連帶著外頭桃花都開得遲了。
對了,我好大侄兒呢?
好大侄念書咯,奔十歲的年紀,早就開蒙,每天都得學習。因為預備著之後要去揚州的,所以沒有請什麼專門的先生來教。若是久居在常州,現在要麼塞進城內的書院,要麼就送去茅山上的幾所有名山房求學。
現在就在族裡麵的義學,和其他年紀相仿的同宗子弟讀書。張巡當年也去過,不過沒什麼上進的能力,粗通文墨而已。
後來便宜爹去世,便宜大哥入朝為官,而且老頭臨死一封遺表,張巡就蔭了郎官,讀不讀書也就罷了。
“行在有信來沒有?”張母點著頭,但還是挺著急的。
“殿試總得隔上好幾日,況且還得金明芙蓉賜宴呢。”張巡能理解張母的想法。
兩人閒聊了一會兒,張巡就又提及了那個暫時遷進城內居住的建議。戰火已經燒到了安慶和建康之間,誰知道什麼時候燒到常州?
還是搬進城內,至少有堵城牆擋著,安全不少。
可惜張母還是那個說法,祖先廬墓在此,況且打仗是朝廷的事,關她一個老太婆什麼?就算是韃子來了,也不會劫掠她這樣的老太婆,反正就是不走。
你咋不說,你要和老頭死一塊兒呢?
示意一旁的大嫂也幫著勸勸,大嫂隻是微微搖頭,顯然也是勸過的,並沒有什麼效果。
“況且韃虜來,首要的就是攻城,在城內如何保全?”張母出身世家,見識遠非一般小門小戶的可比。
賊來入城,兵來散野,就是道理。
賊匪打不破城池,所以就應該往城裡麵躲。正規軍來了,那就要往山野裡麵跑,因為軍隊是要攻城奪鎮的。
“韃子來了,甲馬齊飛,鄉野更難保全啊。”張巡可不敢對元軍的軍紀做什麼太天真的預估,要麼拉一標保安隊作甚?
“那就避走太湖,甲馬再飛,能飛進水裡去?”張母居然連避入太湖都考慮好了。39288394。。
穢多非人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