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將也不是愣的,能夠活到現在,還沒戰死,且一直忠心耿耿為帶宋作戰的,都瞧得出來宋軍的氣勢消退,軍心動搖。也支持暫時退往建康,構築城防。
大夥兒前腳剛走,後腳元軍就衝殺了過來。參政董文炳率水軍直衝宋軍舟師,萬戶劉國傑、忽剌出分攻左右。劉師能率大船坐鎮中路,同董文炳纏鬥。董文炳意識到這是個機會,於是精選數百弓手,四麵射擊,射落宋軍中軍大旗。
蔣玉發覺,以為劉師能身陷重圍,立刻統後路舟師來救,遭遇劉國傑和忽剌出的蒙古水軍包夾。蔣玉左右衝突,拚死搏殺,連戰三船,歿於陣中。
宋軍後路舟師大潰。
陸上宋軍撤北岸營,營內隻有些許剩軍。南岸營由苗再成殿後,元軍阿塔海督數千騎來衝營,營門三衝而不垮。諸將以為宋軍仍在營內,意欲上報伯顏定奪。
萬戶懷都不肯,親自率步軍,披兩層重甲,持開山大斧,領二百死兵,猛攻宋南岸營。身中三矢不退,終於打破營門。
水陸兩翼宋軍接被突破,無法,隻得後撤。苗再成率殘兵沿路退往蕪湖,劉師能且戰且走,為步兵爭取時間。
統帥伯顏確認宋軍早退,立刻命令諸部銜尾追擊,務必不讓宋軍歇腳。張弘範一馬當先,很快追及苗再成,苗再成被迫再戰,終至瓦解,僅以身免。
原本還算有序的撤退宋軍,在接觸到追及的元軍後,登時大亂,前後踩踏,唯有在舟船上的宋軍得以安全撤回建康。
步軍各部四萬餘眾,或死或逃,煙消雲散。
逃至建康,賈似道完全不以勝敗為意,當即命令張逞權領淮南兩路安撫製置大使,將水軍二三萬眾,發真州、揚州,用以維係兩江聯絡。
命知建康府趙縉權領沿江安撫大使,領剩餘步兵三萬餘,死守建康。命劉師勇率萬餘水軍死保江北高望,命劉師能率萬餘水軍保江北六合,命張世傑率數千步軍保潤州西津渡。
計劃一定,賈似道倒駕疾走,回往杭州爭權。
知建康府趙縉,是趙淮的兄長,先宰相趙葵的從子,大夥兒覺得這位應該矢誌報國的。所以當諸軍敗來建康時,他先關閉城門,說怕潰兵進城騷擾百姓時,大夥兒還以為他愛民如子呢。
而且他還親自出城來拜會賈似道,給諸軍送了些糧食豬羊,眾將更不懷疑。誰知賈似道才走,趙縉立刻閉門擂鼓,召集人馬架設弓弩。
狗日的,反了!
因為元軍就在身後,諸將無奈,隻得立刻後撤。先往常州去吧,常州有張二,有張二在至少吃飯穿衣不愁。
徐徐圖之,總有個辦法。況且江淮招討使汪立信據說就在浙西一帶募集兵勇,這是僅次於賈似道的沿江大帥。
無論如何,先去投張二,投了張二郎才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