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可不好受,大部分都要躲進櫃子裡或者門後麵,時間一長,對於身體的素質要求很高。
等一切都安排妥當,現場導演的對講機裡,才傳來馬導的指令。
方源已經回到臥室裡了,隨著馬導的聲音,門外就傳來了敲門聲。
還是那套流程,兩個人均馬上起身,羅洪呈去開門,範思嬈去關門。
隨後的寒暄內容一帶而過,沒有必要細述了,反正在知情人的眼裡假的不行。
幾分鐘之後,得到麥超聲音暗示的方源,才端著他的筆記本電腦走了出來。
他也配合的表現出驚喜的表情,“大家都來了,我剛才戴著耳機呢,隻聽到好像有人來了!”
隨後他也如剛才的其他人一樣,做了自我介紹,有了片刻的交流。
在此之後,才說起了今天的主題:“沒有專業的麥,效果可能一般,臨時的編曲也簡陋了一些,等方導那邊審核通過了,我再重新錄一遍!”
由於之前羅洪呈已經煞有介事的把錄製的來由說了一遍,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更多的填補了。
於是大家都坐下之後,唯一站著的方源把電腦點開,一段優美的豎琴前奏監製美極了,讓現場所有的人瞬間被帶入了一個古香古色的意境當中。
“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我在門後假裝你人還沒走,舊地如重遊月圓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
方源一開口,聽得人直感頭皮發麻。
這首歌就是《東風破》,歌名就非常具有“龍國”風,一眼之間,就能感受到它與宋詞詞牌的聯係。
主歌中蘊含的古詩詞餘韻,哪怕隻是一個歌名,已經讓人們嗅到了從遙遠宋朝襲來的古風。
一首上好的音樂,一定是意境、旋律、格調三者皆佳,並融合成精雕玉琢的神作。
極其難得的是,《東風破》在意境、旋律、格調上,都達到了極其高超的水平。
假如把《東風破》每句的關鍵詞提煉出來,就能發現“盞、門、月、燭火、壺、酒、水、花、琵琶、落、年、幽、東風、楓葉、古道、荒煙”都是古典文學中極其常見的意象。
《東風破》本是古琵琶曲,而這首歌仿古小調曲風,輔以二胡與琵琶的融入,複古的曲風,聽來讓人容易進入唐詩宋詞的世界與遐想。
歌詞中古今交替、時空交錯的感覺,讓人更是耳目一新。
這種借由古詩詞入歌的呈現方式,讓古詩詞與現代流行音樂融合,打破現今新詩與歌詞分家的模式。
旋律上使用了罕用的龍國古風調式,la?si?la?so把樂句落在so上,符點打出龍國古曲慣常的跳躍感。
所以,這首歌的旋律做足了古韻,琵琶滾動,二胡起舞,還有一堆類似豎琴之類的柔和樂器翩翩作態。
整首歌曲融入了宋詞元曲式的“詞牌”,和有些類似“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的意境。
表達的是少年的戀情,融彙出來的化學效果是很微妙和奇妙的。
故事劇情更像是一片發黃的紙頁,捧著它仿佛聽到了一個憂傷而美麗的故事,像是回到了童年的浪漫與純情。
通過它,也晃似看到了歲月的流逝,人與人之間的錯過以及若乾年後點點的遺憾。
舊地重遊、物是人非淡淡的哀愁,“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