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評價還有很多很多,甚至更專業的電影論壇上,也不乏密集出現。
“方源在劇中貢獻出了狂放式的演技,他還是我認識的那個源哥嗎?從今天晚上,我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源哥說的那番話:音樂隻是我的愛好,而我的主業是演員!真的呢,看過這部劇後我恍然了,原來源哥的演技一點也不比音樂創作能力稍差!”
“上一秒還在邪魅假笑,下一秒就大耳巴子扇了過去,這就是最真實的社會大哥性格,演的太真實了。”
“警匪題材的電視劇,在《征服》之後,可能就要‘絕根’了,雖然很多警匪片的劇本很好,可演員不行,他們缺乏生活!龍戲楚影的乖乖小生和街頭混混分屬兩個世界,他們不了解另一個世界的邏輯和精神,無法將黑惡勢力的‘氣’通過銀屏傳遞給觀眾,從而導致片子缺乏觀賞價值。”
除了這些正麵的評價,當然也存在大量的不和諧聲音。
比如劇中的反派角色基本上是“政治不正確”、“戲路不寬”、“沒有前途”、“粗鄙低級”的代名詞,宣傳這些對孩子們有什麼意義等等之類的。
數量還不少,但在如山呼海嘯一般洶湧的好評狂潮裡,連水花都沒掀起來就被淹沒了。
第二天,各大報紙開始了又一輪的高度好評,並且報道這部分內容的不僅僅是娛樂版,還有很多頭版頭條。
不由得他們不重視這部劇,現象級精品劇的影響力深入千家萬戶,也算是一個重大社會事件了。
即使一向隻關乎嚴肅話題的官方報紙,也或多或少的提到了昨晚發生的這個收視率奇跡問題。
有一點也不得不承認,如今是商品社會,其本質就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物,奇高的收視率則是這種價值的具體體現。
能產生價值的東西,自然有跟風,有利益保護,有利益附庸。
隻要高收視率能持續下去,做為內地第一地方衛視的瀟湘台,當然有能力去屏蔽那些負麵評價。
這種情況在白天過去後,就基本上穩定下來,肉眼可見一切媒體相關,都在為這部劇大唱頌歌。
電視劇組也就是在這一時刻來到電視台的,他們的節目會在同樣的晚上八點檔直播,不過被臨時安排在了綜藝頻道。
何老師帶頭接待的他們,一見麵就感慨萬分:“你們這部劇真的了不得,我看過詳細的收視率數據,可以說全國山河一片紅,南方北方的觀眾群體基本上沒太大的差彆,數據很平衡!”
他這番話,外行人還真不一定能聽得懂。
由於這些地區的氣候、本地風俗習慣、語言環境等原因,一檔高收視率的電視節目,南北方的數據往往會有巨大差異。
比如最典型的央台春晚,北方省份就普遍高於南方省份,北方收視率基本都高於50%。
收視率最高的是東三省,收視率高於80%,其他北方省份大部分都高於60%。
而南方省份普遍低於20%,最高的靠近北方的地區也僅有24.8%,其餘南方省的收視率大部分分布在10%-20%,像是嶺南省收視率隻有5.3%。
她的鄰近省更隻有2.6%,最南端的瓊州省最低,甚至隻有可憐的隻有1.3%。
節目偏好就在這裡現象的淋漓儘致,電視劇也是如此,這絕不是在挑撥南北方的矛盾,而是客觀的事實,而且龍國實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