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最令人深刻的一屆春晚(2 / 2)

不過楊雨彤的優美深情嗓音,也確實富有有感染力,令人聽後深度入迷靠的也是她的真本事。

“隻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寧願用這一生等你發現,我一直在你身旁,從未走遠。”

其實楊雨彤變化最大的不是嗓音,而是氣息的悠長,裡麵運用了氣聲的加持。

因為這首體現純淨細膩情感的歌曲,需要極柔婉纖細的聲音去表達。

很多句尾都是以氣聲演繹,就能發出有質有形的聲音,從而為接下來不斷出現的真聲與假聲的轉換奠定了基礎。

加上方源在旁邊和聲技巧的純熟運用,使得楊雨彤真假聲之間的界限變得不容易分辯。

舒緩自然就是整首歌顯示出來的意境,由兩個人配合嫻熟的真假聲的完整統一,渾然一體,就實現了音色上的圓融清澈的共鳴感。

歌唱藝術最大的技巧是自然,大味必淡,大音稀聲,這首歌的品質之高就體現在了這裡。

普通人沒有這方麵的深入感受,但旋律的絕美,好聽到令人心醉,就是他們的最直接感受。

但整個曲風的不溫不火,或許會在短時間內比不過《赤伶》和《時間都去哪了》的火爆,卻會流傳得更久,回味無限。

這種音樂體裁在當下的華語樂壇還很罕見,疏離的風格用簡約的音樂即觸動你的內心深處,聽得久了,其中的細膩和飄渺的藝術效果就超越了單純好聽的概念。

而且介於真假聲之間的混音唱法,密集出現在一首歌裡,在國外都發展很多年了,而華語樂壇發展至今,真正要找出像樣的混音唱法還真不多見。

相信隨著這首歌的出現,華語尤其是內地樂壇,這樣的混音唱法就會漸漸開始風行。

這也是方源事先考慮很久才決定使用這首歌,因為楊雨彤的的嗓子比較細膩純淨,高音區如何保持美感是必須解決的技術問題。

試想如果細膩的嗓子直接衝到高音區去,顯然會顯得單薄,利用混咽音發聲技術,高音區就會顯得飽滿圓潤。

這種技術當然並非是他的發明,而是如同歌曲一樣是“剽竊”來的。

好在楊雨彤的學習能力極強,隻經過了方源的幾次示範之後,就能很好地模仿出來。

後來隨著她的刻苦練習,大有將來形成她個人風格的趨勢,這一點對於方源來講是個意外的驚喜。

這首歌之後不久,就來到了零點鐘聲響起。

實際上在倒計時環節過去後,後台的導演室已經開始慶祝了。

今晚的直播演出,可以說是好節目紮堆出現,在題材上,緊扣民生熱點、緊接時代地氣,全方位描繪了百姓生活,記錄了新時代發展步伐。

語言類節目今年也有新的突破,新人輩出、笑料十足。

當然最出彩的還是舞蹈《敦煌飛天》以及方源創作的三首歌,這些作品將社會熱點問題微縮呈現,將嚴肅的主題與民族共鳴感相呼應,配以演員的精彩表演,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還有就是大國的文化自信的提升,她來自豐富多元的文化元素彙聚融合,春晚舞台新意的迭出和生趣盎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