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瓊的哥哥方昉在一大堆親戚裡,就個人發展來講算混的最好,如今已經是垵平縣的副科級乾部,早已娶親生子,隻是孩子今天跟媽媽回娘家了。
方廣祿長得五大三粗,身高足有一米九幾,是當地除了方源的姑父鐘茂學,武術功底和名氣最高的一個。
跟鐘茂學一樣,他也是從小學的通背拳,不過跟方源的爺爺不是同一脈係,而是隨了他母親盤氏家族家傳的自有門戶,在具體招式上略有不同。
方源小時候沒少跟他學習這套拳術,所以目前他的拳法路數是綜合了兩家之長。
一個小島上的同一種拳法都存在著差異,其實很容易理解,由於曆史原因,幾乎所有的傳統武術都失傳過或部分失傳。
島上鐘家的拳法實際上叫做通臂拳,但這個臂字也是發“背”字的音,曆史淵源上來講同屬五行通背拳係,實則差彆很大。
而方家爺爺方英才來自內陸的佘族聚集區,他自小學的是佘族盤氏通背拳,跟通臂拳都是傳武裡的同一拳係。
它們在名稱上很相似,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有著明顯的區彆。
通臂拳是指利用臂部的通達性和靈活性進行攻擊的拳法,其名稱的含義是“臂部通達”。
而通背拳則是指利用背部的力量進行攻擊的拳法,其名稱的含義是“背部通達”。
不管哪一種,同屬五行通背拳係,都是仿諸猿之棲息、獵食、爭鬥、求生之法取其精華而成。
但方家和鐘家均不屬於正宗的傳武傳承,基本上都是清末紮堆出現的江湖把式的遺留。
唯有到了方源這裡,由於重生所帶來的異常強悍的身體素質,能夠讓這類普通拳法具有了真正內家拳的剛勁。
這就更好理解了,比如早年間人們練習鐵砂掌,喀喀喀在鐵砂裡麵插三年,你就相當於得到了一個畢業證。
拿著這個畢業證,你就可以找到好工作,或者看家護院,或者走鏢保鏢,因為鐵砂掌可以說是無敵的存在。
如果你現在喀喀喀的練了三年鐵砂掌,一不留神或許就要傾家蕩產。
彆說把對方打成什麼樣子,就是沾上了,不被訛死也要脫層皮。
方源的身體優勢,就相當於省去了鐵砂磨礪筋骨皮的流程,外力存有的本質已經打破了原有的外家拳的格局。
外家拳是“有中求有”,練的是後天的功夫;而內家拳是以“無”為準則要“無中生有”,修的是先天的功夫。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兩種功法最終都歸結到“有”,這種“有”是一種物質,其中蘊含著能量。
方源儘管從未有過內家拳的神、意、氣內外合一的練習,但外家功法的極致就是剛柔相間,力量貫穿。
他的筋骨皮已經達到了頂峰,自然而然就能借用招式技法的純熟,隨勢通過這個“有”字接觸到歸返先天之路的由外動驅導內靜的練法效果。
當然目前的他還差得遠,因為傳武無論是地球還是藍星都早已失傳,若得不到係統的傳武功法,他可能這輩子就止步於內家功法的初級階段了。
因為內家拳的內勁是由一點向周邊膨脹,以球狀自現圓滿,並和本力成反比,也就是本力越小這種內勁越大,本力不消除乾淨內勁就不會完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