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海曼的名氣之大(1 / 2)

歌詞很質樸,描述了原味的生活,聽起來很真實。

寫實的歌詞,平和的唱法,卻向人們真實的描繪了一個灰色調的城市角落。

方源的聲音綿密結實,齒音自然清晰,嗓音的沙啞也有種令人驚豔的沉穩跟成熟,那種聲帶的顫動感極具特色。

滄桑嗓音合著歌裡那份不經意間撩撥、觸動、撫慰心靈的感動,傳到每個人的心底,感覺生活就像歌裡描述的那樣,有些無奈有些沉重。

後來,那段馬頭琴聲音一下子湧了出來,聽得人們渾身雞皮疙瘩都炸起來,後腦勺一陣陣發麻,眼淚唰的一下就充滿了眼眶。

末段這種背景音裡的編曲簡直就是***,根本壓不住喉嚨裡的一陣陣壓力,那零散的幾聲大提琴弦音在整個聲場裡像噴泉一樣,這時候眼淚就直接下來了。

一直到歌曲終了,那一聲聲不斷重複的魔性鼓點還在敲著所有人的耳朵,但感覺像是敲在胸腔裡的,反饋力量太足了,鼓腔內的回鳴很舒服而且久久未曾消逝。

方源用一首《安河橋》,讓人們知道了民謠的滋味有多苦。

徐緩的鼓點與悠揚的馬頭琴開闊了歌曲本身的意境,把惆悵融進了幾乎每一個人的心裡。

而今天他所使用的嗓音絕稱不上優美,跟他之前的風格形容起來就一個字“糙”,而其實這個“糙”卻不能說是不夠用心,而是一種璞玉之美,更適合這首歌的意境。

大概就是因為這些原因的綜合,一首歌之後,反饋到人們心裡的就是這首歌真的很牛逼。

不是高大上的那種炫耀式音樂展現方式,而是如同揭開你傷疤的真實痛感,來得直接但格外的真誠。

現場觀眾也絕沒有想象中的痛哭流涕,更多的是久久沉浸在對瑣碎往事的感懷當中。

直到方源和樂隊開始離開舞台,全場的掌聲和尖叫聲才密集而起。

這首歌的引起來的廣泛反應,是發生在方源已經坐上返回洛城的飛機,他的手機裡接收到楊雨彤給他發來的評論截圖。

鷹醬的飛機是不用關閉手機的,讓他漫長的十幾個小時的旅程有了可打發時間的事情。

“如果有機會路過安和橋,還請大家不要往橋上寫字刻字,那是我家,它現在已經變成個沒靈魂的水泥橋了,本來就心疼,以後如果看到橋上刻的亂七八糟的,更難受。也彆說什麼方源你騙人,橋下的水一點也不清澈!他隻是在講一個普通人的人生過往而已。”

“方源的新歌告訴我了一件事,願流浪的人有酒喝,孤獨的人會唱歌,這家夥真的挺會撩撥人的,搞得我大半夜的還在單曲循環,心情莫名的錯綜複雜!”

“現代民謠裡的天花板,強哥不愧於音樂鬼才,你們發現沒,至今為止,他發行的每一首歌都會爆火,都是主打歌的品質。”

“樓上落伍了,現在他不叫強哥了,我們都叫他則成兄!”

“我半夜坐馬路牙上聽《安河橋》,聽得出神,煙燙到手指。始終在想,霧草,誰他麼的能寫這麼煽情的詞兒。”

“一開始以為是稀爛的唱功,聽完了整首歌才恍然大悟,這種煙火氣十足讓人迷眼的嗓音咯,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蠱惑人,太費紙巾了!”

“那份質樸,那份原味,那份真實,那份不經意間撩撥、觸動、撫慰你的小心思的感動。聽他的這首歌,你會覺得生活就是那樣,有些無奈有些沉重,而這些才是更多人所麵對的生活本身,它殘忍而又真實,它悲傷卻不哀怨,它失望卻又滿懷希望。”

“很多時候,我在想為什麼源哥的歌總能如此動人,我後來總結為乾淨的煙火氣。那煙火氣就是這人間,這俗世中的一切,就是飲食男女,就是性靈食色,就是柴米油鹽,就是喜怒哀樂,就是從俗世中來往俗世裡去,就是幸福、安寧、歡喜都在這世間的煙火氣息裡,不厭世,不避俗,不羨天堂,不慕遠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