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上抓著3顆子彈,和普通子彈不一樣,這些子彈彈體更短小,內部的裝藥量更少。
李秦武接過子彈仔細查看,大致看出三種子彈的型號,一種是老套筒的子彈裁短,一種是有板彈裁短,還有一種是毛瑟手槍的9mm彈藥增長。
李秦武和胡小明說過中間威力彈的發展方向,其實就是照抄後世較為成熟的中間威力彈方案,比如ak47的×39mm彈藥,美係×46mm小口徑步槍彈。
這些數據給胡小明提供了一個大致研究方向,讓他對中間威力步槍彈有了基礎概念,但他做出的這些東西明顯不行呀。
李秦武抓起老套筒子彈在胡小明麵前晃了晃。
“小明啊,這個老套筒子彈口徑將近8mm了,彈頭太大太重,你又把裝藥量減了,那彈道能行嗎?
還有這個有阪步槍彈,他口徑倒是小了,可你看看這個彈頭有多長?你再看看這個裝藥量才這麼點,激發後彈頭飛出去不到100米就要打旋!”
沒見過有板彈的可能不知道,鬼子三八大蓋這種子彈很長,子彈全長,單彈頭就,可以想象,這麼長的彈頭,還要減裝藥,用它來做中間威力彈,開槍後彈頭肯定會推力不足,導致彈頭在飛行中打旋。
李秦武抓起最後一顆子彈,這發子彈以毛瑟×25mm手槍彈為底子,把彈殼加長,增加裝藥量。
“嗯,這個有點中間威力步槍彈的意思了,手槍彈頭重量低,到是較為合適,隻是這個手槍彈是圓頭彈,不利於遠距離飛行,步槍畢竟要攻擊三四百米外的目標,還是尖頭彈適合飛行。”
雖然三種彈藥都被李秦武批評了,但是胡小明卻很興奮,原本在他意識中,中間威力步槍彈這個概念很模糊,可隨著李秦武的解釋,他感覺這個概念越來越清晰。
“李主任,您的意思是降低裝藥量的同時,也要改變彈頭重量嗎?”
李秦武點頭道:“這是自然,裝藥量減少了,也需要降低彈頭重量來獲得彈道的平穩。”
胡小明臉上閃過猶豫之色。
“李主任,這些天我在子彈廠那邊泡著,加減彈殼長度到時簡單,略微修改機器數據就行,隻是這個更改彈頭重量,這個怕是有些技術難度,而且我去子彈廠搗鼓這些天,那啥,那裡的老師傅已經開始煩我了,他們覺得我就是在瞎琢磨,阻礙他們工作,我要是再去問他們改彈頭的事,他們怕是會發火。”
“嗨!”
李秦武拍了拍胡小明的肩膀。
“你應該先來找我的嘛,搞研發哪能沒有研發資金。
這樣,我先給你批2000大洋,你拿去做初期研究,子彈廠那邊你使點錢,給那裡的老師傅買點煙酒,我再去黃廠長那裡給你討個書麵文件,在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讓子彈廠那邊配合一下你,然後讓老火頭那邊給你做幾把彈道槍,嗯,我們旁邊這塊空地不錯,實驗彈可以拿來這裡打,不過……”
李秦武小聲說道:“研究數據要保密,要小心外人刺探。”
李秦武知道,以黃廠長的處事哲學,他不可能支持自己研發的,胡小明的研發資金還是自己出的,自己的成果自然不能讓彆人染指。
隻是這些鳥事他不想和胡小明說,怕擾亂他的心緒。
胡小明這人有些懦弱,單純,喜歡鑽研,以前給他說了中間威力步槍彈,他不聲不響就搞出試驗品了,李秦武決定保護好他,給他提供一個單純的研究環境。
兩人聊了好一陣,李秦武打算在給胡小明提供更精確的研究方向。
“小明,你還是把研究重心放在老套筒步槍彈上,雖然這玩意彈頭重,但是改一下還是能用的嘛,而且這種子彈我國很多廠都能製造,以它為底子造的中間威力步槍彈容易鋪開生產。
你試試把彈殼縮短成33mm,彈藥頭從減輕至8g,我個人覺得這個數據比較符合中間威力步槍彈的要求。”
胡小明當場掏出筆記本開始記錄,李秦武報出的數據是德國stg44自動步槍的彈藥,這種彈藥就是由毛瑟×57mm步槍彈改造而來。
彈藥研發何其困難,沒有數萬數十萬次的彈道射擊不可能普及,現在他們得不到工廠支持,甚至中間威力步槍彈研發組隻有胡小明一人,他們根本無法搞正經研究。
李秦武隻能報答案,希望減少研究時間和成本,德國人用這個數據造出了中間威力步槍彈,他們抄答案沒可能造不出來,哪怕性能差點呢,能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