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鬥的指揮官是李軍,他是分身中第1個接受高級軍事教育的人,對這些知識最了解。
此時李軍在高地上快速走動,他手裡提著一個水壺,壺嘴中倒出白色石灰,在地上畫出一條線,緊接著,鏟車開過來,順著他畫的線條開始挖掘戰壕。
他們所在的高地上光禿禿一片,什麼掩體都沒有,到時候麵對鬼子大軍,絕對會遭受猛烈的炮火攻擊,必須要建造完備的工事才能保護士兵的性命。
好在有挖掘車輛的幫助,想要做到這點並不困難,6輛卡車一陣鏟鏟鏟,不一會兒,高地上便勾壑縱橫,一條條戰壕雛形被挖了出來。
不過鏟車挖出來的戰壕很糙,還需要精裝修,眾分身跟在鏟車後麵,跳入戰壕,手持鎬子鏟子進行更細致挖掘。
為了應對鬼子的炮轟,他們挖掘的戰壕不是直線,而是一段一段的w型,這種戰壕的好處是,炮彈落在戰壕內部,爆炸衝擊波不會波及到戰壕兩邊,而是會被w型戰壕抵消。
另外,士兵們要在戰壕內挖掘大量防炮洞,以此抵禦火炮射擊。
規劃好戰壕後,李軍開始設置火力點,發射子彈的遼造馬克沁是十分強力的武器,一挺這玩意能直接控製陣地前2km左右的戰場,因此它也是敵人炮火重點打擊目標。
李軍告訴李秦武,到時候打起來,重機槍響個一兩分鐘,鬼子的炮彈絕對會落下來,鬼子不會允許進攻陣地上有這麼恐怖的重武器存在,一定要想辦法保護好重機槍。
對此李秦武表示簡單,直接上混凝土碉堡!
幾天前李秦武就開始準備,他讓埋伏在鬼子內部,幫鬼子做工的李漢朝一夥偷了大量施工材料,在海島空間內造了很多小型機槍碉堡。
這種機槍碉堡很小,隻能進入兩個人和一挺重機槍,碉堡由混凝土鋼筋打造,正麵和頂麵厚度達到半米,應該能正麵硬扛火炮射擊。
這玩意不是很大,高度也並不高,1米左右,這使得這坨混凝土建築能放在金屬板車上,然後由貨運卡車拉著走出海島空間。
李軍選好了幾處視野極佳的火力點,李秦武立馬開啟傳送門,讓卡車拉著機槍碉堡走出海島空間,然後將其從板車上卸下來,安放在李軍選中的位置。
這東西可不是拿出來就可以直接用了,畢竟整個堡壘高度隻有一米多一點,除去厚達一米的混凝土層,內部可用空間隻有半米。
要用這玩意,需要在地上挖坑,挖出一個可供士兵藏身的空間,相當於在地上挖坑,然後把水泥蓋子蓋在上頭。
20個準備好的混凝土碉堡被安放在高地上後,一下子把高地的防禦力提升了好幾個點,李秦武感覺這種能快速搭建碉堡的能力很有意思,有點後世預製菜的感覺了,應該還有開發空間,得好好尋思尋思。
機槍碉堡搞好後,李軍又要求李秦武在陣地中心地下挖掘大型指揮部。
由於分身擁有思維共享能力,他們其實並不需要指揮官,他們甚至不需要通訊工具,一個念頭,命令就能在分身們腦中快速傳達,而且指揮官要是意外掛了,立馬可以選出一個指揮官。
因此這個指揮部的作用不是指揮,而是給李秦武開傳送門用的。
他希望李秦武能有一個安全的開傳送門位置,能把傷兵快速轉移到安全位置,如果情況十分糟糕,陣地守不住了,分身們就可以通過挖掘好的戰壕轉移到指揮部,通過傳送門撤退。
3000人的部隊可不少,想讓他們撤退進海島空間需要不少的時間,鬼子前線指揮官又十分敏銳,如果他們發現陣地出現空虛的情況,一定會下令士兵前壓進攻,所以撤退地點一定要安放在最安全的陣地中心,而且還要放在地下。
這工程量就有點大了,對此李秦武表示不慌,直接上炸藥!
在李秦武的命令下,幾個分身拿著鎬子到陣地中央一陣挖,挖出一個兩米多的深坑,扔了100kg炸藥下去,點燃導火索,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炸聲響起,大量土石被發射到天上,地下多了一個巨大的深坑。
緊接著如法炮製,又炸了三次,在戰壕中心炸了一個巨大的坑。
分身們用早準備在海島空間的木梁插在地上,打好基本的結構框架後,用大包裝著泥土,將指揮部的上層回填,再將戰壕延伸至指揮部,這麼搞,一個安全的回城點便造完了。
他們這裡搞爆破動靜太大,驚擾到了嫩江大橋對麵的東北軍。
此時東北軍在嫩江大橋對麵駐防,一段戰壕上的部隊是馬占山的徐寶珍團部。
這些天來,徐寶珍一直在嫩江大橋以北設防,他們在江南的斥候探知,就在今天,大漢奸張海鵬的部隊即將抵達嫩江,戰爭一觸即發,所有人的精神都緊繃到了極點。
這是嫩江南岸突然傳來劇烈的爆炸聲,讓陣地上的東北軍嚇了一跳,全都跑到戰鬥位置,還以為敵人來了,可等了半天,南岸啥事都沒發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徐寶珍在指揮所裡緊張等待,可等了半天,始終沒等來敵人的進攻,他有些納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便派出一支騎兵小隊前出偵察。
這支騎兵小隊通過嫩江大橋直接往南岸跑,也不怕敵人有埋伏。